周氏也知道折回去不切实际,但就这么丢下小儿子走了她又难受伤心,只好用哭和骂来发泄,因此这一路她都在扯着嗓子嚎叫。
累了就喝口水吃点东西,歇好了就继续,来来回回,上演几十次了,这不,刚睡了一会儿,起来吃了点东西又开始嚎叫了。
蓝正直靠着驴车轮子都快睡着了,被她嚎的一个激灵,险些没背过气儿,满肚子话最后还是忍下了。
蓝正信倒是习以为常了,淡淡地说,“忍着吧,过几天老娘情绪就好些了。”
蓝正信的小儿子圆凯却抱怨说,“奶心情不好,我们都吃不饱。”
大儿子圆方苦笑说,“你知足吧,就奶这状态能给我们吃的就不错了,还想吃饱。”
在蓝家乃至蓝家村众所周知的事就是周氏最是疼爱小儿子蓝正诚,小儿子死了,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当初蓝老爷子死的时候她都没有这么哀嚎过。
驴车里跟周氏同睡一起的儿媳杨氏和曹氏此时恨不能将婆婆扔出车外。
家里有两辆车,用来拉女眷绰绰有余,可周氏心疼驴和两只羊,只允许小孩和物资坐车,大人一律地上走,她以腿脚不利索为由坐了驴车,同坐一起还有她大女儿蓝佳和二女儿蓝柔。
因此杨氏和曹氏是走了百里路的,腿疼脚底板起泡自是不用说,好不容易到了休息的大牙山下,他们可以坐在驴车里睡觉了,周氏又开始嚎丧了。
她的哭声还很刺耳,还非常押韵有节奏,跟唱大戏的一样。
听的人耳朵眼里嗡嗡响。
吵到旁的人让她别哭了节哀顺变,她还跟人家吵说,你死个儿子试试,你能憋住不哭。
弄的人家是无语又难堪,索性不管了。
因此,深夜的山脚下,周氏押韵的哀嚎声在山林里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