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格格如今才十一岁,身子骨都没长成,若是当下便成亲生子,恐有碍寿数,生子的那道鬼门关也很难安全闯过。不过由此看来,原来清朝的人也知道成亲嫁给别人不是件松快的事儿,有能力的父母也是能拖便拖。
去掉这好大一桩心事后,耿清宁就只关心起八卦来,“给大格格看中了哪家?”
虽然刚开始相看,但是四阿哥明显是心中已有了打算,他道,“一个是乌拉那拉家的星德,一个是佟家的舜安彦,这两个孩子我瞧着还算不错”。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这两家一个是福晋的母家,一个是承乾宫娘娘的母家,与贝勒府的联系都非常紧密,四阿哥早已想过,大格格身子骨不大好,性格又弱些,无论嫁给这两家的哪一个,看在他的面上,都不会给大格格委屈受的。
若是有幸得封郡王、亲王,那时候再给大格格办事,两边都更体面一点。
四阿哥看着怀里的小女儿,操心完大的,还有这个小的,虽说二格格天生有些怪力,但毕竟是个娇弱闺阁女儿,但凡有一点可能,他都绝不会让二格格去抚蒙,只盼着她能平安喜乐一辈子。
耿清宁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等自家闺女长大的时候,四阿哥已然成为皇帝,到时候若想将二格格留在京城,绝对小菜一碟。
耿清宁这边都知晓了,李侧福晋作为大格格的生母自然也是一清二楚的。
她素来是个心急的,自从知道这事儿开始,每日里不知派出多少人出去打听消息,还写信给做知府的父亲,直言不讳的要求父亲也帮大格格打听一二,毕竟她身处内宅,这些爷们的事还是外面听得更多,也更真切些。
等打听了两三月,父亲的回信也寄了过来,她对这两家也算是心中有数,若是仅为着大格格着想,这两家当然是顶顶好的人家,但若是为着小阿哥的将来考虑,这两人就有些不够看了,毕竟四阿哥选的都是次子、幼子之类的,家中都有一言九鼎的父兄,若想给小阿哥一些帮衬便是不能了。
李侧福晋纠结了许多回,两家儿郎的画像也是看了又看,连那画着人像的宣纸都起了毛边,也命人在宝龙寺算了八字,仍不能做出个选择来。
不过,四阿哥那边没管李侧福晋的一片爱子之心,他已经决定了人选并且跟福晋透了底,不过几日功夫,福晋的额娘觉罗氏就进了府。
福晋想的更多些,虽说弘晖已经去了,但四阿哥仍愿意将大格格下嫁到乌拉那拉家,这就说明他仍是看重乌拉那拉家的,这是好事。
况且这种体面的事儿,谁也不嫌少,她自是不希望乌拉那拉家此刻掉链子,当下跟觉罗氏细细交代道,“我们府里的这个女孩儿,最是温柔贤淑,配星德那孩子绝对是好的,家里也要知事些才好”。
觉罗氏哪里不懂呢,“自从得了这个信儿,星德那孩子身边的丫鬟不剩一个全都给撵走了,现下伺候清一色都是小厮,况且那孩子也上进,每日里都在书房里读书呢”。
福晋满意的点头,母家这般争气,家里的几个兄弟也跟着四阿哥挣了不少体面,这些都是她在府里的底气。
觉罗氏说完星德,面露出一些迟疑之色,这个女儿已经离家十几年,如今作为四福晋已是满身的威严之色,有些体己的话就很难说出来,但这是乌拉那拉家的大事,又不得不说。
觉罗氏看了一眼厅中,再没有旁人只有一个康嬷嬷,这是伺候了几十年的老人了,一身都系在乌拉那拉家,她稍微倾身靠近福晋那边,声音也压的极低,“福晋身子可是大好了?可有什么好消息?”
大格格虽说也好,但若是有一个乌拉那拉家血脉的世子,那才是最最稳妥的。
福晋不由得脸一红,如今因着大格格相看的事,四阿哥来正院的次数多了不少,康嬷嬷也时不时的在耳边重提再生一个小阿哥之事,她虽一刻也不曾忘记弘晖,但不禁有些动摇。
况且康嬷嬷说的甚有道理,若当真能为弘晖生一个弟弟,教导他记着弘晖,她百年之后弘晖也能得些香火,若是再能过继一个子嗣到弘晖膝下,她便是立刻死了也能闭眼。
觉罗氏看着双颊飞红的福晋,高高兴兴的走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康嬷嬷扶着福晋站在窗户边看外边的景色,春天到了,院子里的枯树不知何时冒出了嫩芽,嫩黄新绿,透着一股生机勃勃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