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培盛吓得魂都飞了,忙不迭的收拾地下的秽物,又叫人去喊太医,都吐了,可见不是小事。
外头的小太监不知晓请许太医,拽了一个太医就跑,这下就连皇上也知晓四阿哥身子不虞的事了,还派了梁九功来问。
随行的太医摸了脉,只说四阿哥身子虚弱,胃气不足所致,先喝稀粥补补元气,才能用那些油腻之物,连方子都没开。
这是宫中治病的老法子了,若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先饿上两顿再说别的,不过,这法子倒真对症了,喝了两顿稀粥之后,四阿哥确实觉得身子舒服许多。
皇上都派人探望,剩下的人自然也得跟上,太子爷派了心腹太监过来,小些的那些阿哥们是亲自过来探望的,帐篷里来来往往很是热闹了几天。
十三阿哥甚至在这里待了整整一天,比十四阿哥这个亲弟弟待的时候还长些,被十四阿哥在背后很是斜眼了几回,他很是看不惯十三这个做派,没了亲娘的阿哥就这般寒酸,不是跟在太子爷后头,就是缀在四哥后头,一副没脸没皮的模样。
好不容易将这些人都送走,帐篷里只剩四阿哥一人,他才拿出京中刚送来的信。
这不是上个驿站得的家信,而是府中快马送来的,薄薄的一页纸,他却看了又看,嘴角也忍不住的往上翘。
宁宁又怀孕了。
终于又有喜事了,四阿哥想着,宁宁体格壮实,生下来的孩子也很好,甯楚格健壮又聪慧,是个再好不过的孩子,便是再多几个这样的,也只有高兴的。
四阿哥心情有些澎湃,他站起来走了两圈,又坐下看那张薄薄的信纸,随信而来的杨梅煎他也捡了几个吃,味儿很好,各处都很好,一切都很好,他忍不住拿起笔回信,絮絮叨叨的写满了几页纸。
将回信写好,他才看到下面压的还有一封信,是李怀仁的,信很短就几句话:奴才李怀仁叩请主子平安康泰。府内各处均安,福晋令乔小康多次探望二格格,提抱养之事。
京中,兰院,耿清宁正在用膳,天气本就热,再加上心中有事,人就没有胃口,只随便吃了些水果冰碗,用夏日常见的马奶葡萄、哈密瓜、荔枝等去皮切块,再倒上酸奶,就是简单的一餐了。
甯楚格也喜欢这口,甜滋滋的水果拌上浓香的酸奶,她抱着自个儿的小木碗,一口一口吃的香甜。
耿清宁看着闺女吃东西的模样,突然就明白为何四阿哥爱在兰院用膳了,看见别人用的香真的可以增加食欲,她正想着要不要再加两个菜,就见青杏从外面进来了。
看了一眼甯楚格,耿清宁带着人去了外间,孩子虽小但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了,这些事情不必叫她知道。
青杏压低了声音,“宋格格那边发动了——日子有些对不上”。
她还道,“现下看着不大好,听说不仅府医正在那边守着,就连福晋也去了”。
耿清宁在心中算了下时日,或许是早产——也说不准,宋格格护得紧,旁的人也不知晓她具体的月份。
不过现下生产对兰院总是件好事,耿清宁沉默的想着,虽然这种想法很不道德,但是她还是希望宋格格的事儿能暂时绊住福晋的手脚,让福晋抽不出空挪走甯楚格。
死道友不死贫道。
生孩子本就是大事,福晋果然如耿清宁所愿,尽心尽力的照看宋格格,甚至在她危难之时,将自个陪嫁的一根老参拿出来熬汤,给她补力气。
或许是经年的老参有奇效,也或许是求生的欲望太过强烈,宋格格用了参汤后人也有了些力气,挣命似的生了个小阿哥。
四阿哥膝下有了第二个小阿哥,耿清宁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她想,依着清朝人的想法,抱养个小阿哥总是比抱养小格格强一些。
只是心刚放下来不久,从前院回来的于进忠说,“据说宋格格生了孩子大出血,只怕是伤着身子了”。
于进忠说,府医在宋格格那里跟阎王爷抢人,倒真的将人给救了下来,性命虽无碍,但终究是伤了身子,只怕是以后再也无法生育了。
没法生育就意味着这是宋格格最后一个孩子,是她后半辈子的依靠,是她所有的指望,耿清宁想,宋格格不会放手的。
宋格格当然不会放手,她刚从昏迷中醒来,就拖着大出血的身子,带着刚出生的小阿哥一道去了正院,刚到正院的大门处,就跪下砰砰磕头,说是她一辈子做牛做马也报不完福晋的大恩大德,便是这个刚生的小阿哥也会将福晋当做亲生的额娘一样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