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乾清宫中, 皇上的鼻子架着一副西洋进上的眼镜,南怀仁说这是近视眼镜,戴了之后确实有所改善, 只是效用不太明显。
逝者如斯夫, 以前年轻的时候没觉得折子上的字太小,现下看来却如同乱飞的蚊蝇一般, 既小又难辨认。
皇上拿着折子反复的调节着距离, 大约离他一臂之远的时候,折子上的字分辨得最清楚——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謹奏。
是曹寅的请罪折子, 因淮南淮北盐政亏空的三百万两还不上的请罪折子。
皇上皱眉看着自己画的那朵小红花,这花是当年他们第一回 去塞外所见, 草原深处的突隔梅花草,象征着纯洁与坚韧的花,被当地人誉为荒野之花。
每次他都会在曹寅的折子上画这朵花,这是他们的情谊。
曹寅和他大舅哥李煦二人轮流兼任两淮盐差, 这收的盐税按理说是够弥补亏空的, 可眼下据说连家中资产都变卖的所剩无几, 这银子,究竟都去了哪里?
是谁动了盐税。
李煦虽说和老九走的有些近,但曹家素来是忠心耿耿的, 这回却含糊其辞、支支吾吾, 想说又不敢明说, 想来, 这朝中只有一个人可以让曹家做到这个程度。
折子被摔在地上,皇上只觉得一股子火气直冲天灵盖, 恨不得与年轻的时候一样把曹寅抓过来打一顿,即便那是他钦定的太子又如何, 只要他不死,是龙是蛇都得趴着。
一旁的梁九功整个人快缩成一团,他跪着蹭到折子处,拿新上身的衣裳将其擦了两遍再放回桌上,皇上这只是这一会气狠了,这可是曹大人的折子,曹大人不仅仅与皇上有幼时的情谊,更是皇上掌管江南的一只眼睛。
皇上摘下眼镜,拿雪白的细棉布帕子慢悠悠的擦着,太子要这么多银子做什么,东宫的用度已经极尽奢华,与乾清宫相比也不遑多让,这些银子要么被用来收买人心,要么就是用来……养兵。
他扭头看向一旁的薇草,春天来了,这薇草长的愈发的旺盛,小小的一盆里,叶子争先恐后的往外冒,怪不得能为在外征战的将士们填饱肚皮。
没记错的话,这东西是老四进上的。
伯夷、叔齐不食周栗,采薇而食,难不成老四这是在借物明志,暗示自己只愿隐居不仕?
皇上顶着那盆薇草看了好一会儿,才吩咐左右,“把老三叫来”。
三爷奉旨带着太医进了十三爷的府上,历经两年寒冬的府上终于感受到春天的暖意,太医祁嘉钊乃外科圣手,尤擅治疗跗骨疮,外敷内用之下,十三爷外恙终好,只仍用前药调理。
最高兴的莫过于陈大夫,他终于能从十三爷的府上归家,这大半年来,他回家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家里的媳妇若不是看在银子的面儿,早就发飙了。
只是家中略微修整两日,他又得回到亲王府上,毕竟距耿主子生产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得过去伺候。
兰院里,徐嬷嬷将产房又仔细查了一遍,春天屋子里有潮气,得把炕提前烧起来,保证一丝儿水汽都没有,屋子的四周还洒了雄黄,撵走不小心进来的蛇鼠,被子褥子都得是簇新的,不能太厚压着人不舒服,也不能太薄冻着主子与小主子。
不能用缎面,出了汗粘在身上不舒服,最好用细棉布做里子,这个既吸汗又软和,大人小孩睡着都舒服。
徐嬷嬷到处转了一圈,只觉得这个产房的风水十分好,南北通透,大门冲东,迎火坐水乃利子嗣之属。
说来也是运道,自从她来兰院,耿主子这是生的第三个小主子。
徐嬷嬷得意一笑,叫人把窗户下的鱼缸搬远些,水气太足不利产妇,远远的能吹进来一丝水气就够了,不至于太干燥的慌,也不会伤了身子。
外头,青杏满脸焦急的进来了,她面色通红,几乎急出泪来,“好嬷嬷,你快去劝劝罢,这会儿主子非要去花园里头逛逛”。
外头天气渐暖,春色满园,土豆都长到人的小腿肚高,耿清宁天天闷在院子里,难免想出去逛一逛,再说了,赏春景,放春鸢,本就是春天应为之事,谁料满院子的人却如临大敌,个个都劝着她不让出去。
葡萄额头有汗,却仍柔声哄道,“主子,外头风大,若是吹了风,仔细头疼”。
耿清宁歪头想了一会,“那你把我的斗篷拿来,我戴着帽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