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页

在柴家,每日与她一同请安的,有两个嫂嫂、两房共五个侄子侄女、三个仍在家里的小姑子、以及两个年幼、尚不满十岁的小叔子。

这是她成婚的第二十八天。

柴家人口太多。两个小叔子倒还好说,光三个年岁相仿的小姑子,便每人脾气、性情各有不同。婆母亲生的五妹妹活泼伶俐,顾姨娘所出的六妹妹更稳重端方,许姨娘生下的七妹妹性子最冷,又牙尖嘴利,总让她想起二姐姐。

安国公府人虽少,亲友却极多。纪明德自四岁养在太太身边,该见的亲友家都见过,记人对她来说并非难事。

可记人是不难,要与她们交好和睦,怎么就似比登天还难!

婆母说免礼,纪明德起身,依序立在二嫂身旁。

大嫂正在婆母身旁凑趣,说些今年风调雨顺,庄子上必然收成好的话。

纪明德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嫁妆。

规矩之外,父亲额外给了她两万银子置办嫁妆,共是五万。但太太和大姐姐办下来,多的只是现银、衣料、首饰。至于田庄和房舍、铺面这些最要紧的,竟仍是按规矩来,一个也没多添。

她手里只有一个庄子,每年能给二三百两出息。

一年二三百银子,似乎不少,也还远不到父亲以前贴补她的数目。在家时,父亲不但月月多给她二十两,逢年过节,还额外有红封。一总算下来,每年都少不了四五百两。

而柴家的月例只有一月三两,比安国公府的少一倍,一年只能到手三十六两,还不知过年时红封、分红有多少。

出阁还不到一个月,给众人送礼并收拢人手,她已经出去了三百五六十两银子。

这样下去,她的嫁妆花不了几年,岂非要坐吃山空?

入秋半个月了,她还没去庄子上看过。

但正当纪明德才要开口请示婆母,丫头一声报,三个小姑子一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