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

听韩夏军这么说,刘慧琴终没再拒绝。

收好韩夏军放在桌上的两百块钱,刘慧琴不知想到什么,她问:“小颖这几年和你一直有联系吧?她没因丽丽做的事与你生出芥蒂吧?”

“有联系。”

韩夏军淡淡说:“小颖向来通透,她分得清谁好谁怀。”

“这就好。”

刘慧琴扯唇笑了笑,又问:“小颖有孩子了吧?”

韩夏军:“没听说,不过我估摸着应该快有了吧,毕竟韩臻他们都大了,小颖也是时候有自个的孩子了。”

“她是个有福气的,而且人聪慧,长得更是没得说,顾同志也是个方方面面拔尖的,他们俩的孩子日后肯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话是刘慧琴发自肺腑说的,闻言,韩夏军点点头,算是认同。

……

娘俩约莫聊了半个钟头,韩夏军起身别过刘慧琴这个妈,骑上自行车回了啤酒厂。

要说的事,韩夏军的小家就在啤酒厂给职工安排的家属院内,是一间三十来平的大通间。

结婚前,韩夏军请木匠在屋里做了隔断,将整个屋分成套件模式,前面用做客厅,隔断后是卧室,做饭在门口过廊。

好吧,啤酒厂的家属院住房,皆是筒子楼,不像机械厂那边即将建好的新家属区——每栋楼七层高,

分四个单元,一层只住几户,户型有三室、有两室,且每户自带厨房、洗浴间,且还有客厅。

两年前,当机械厂要建新家属区时,职工们一看到公告栏上张贴的效果图和户型图,无不高兴至极,

积极响应厂里提出的集资建房策略,好叫自家能住进新家属区,享受新房子新户型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