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腐朽沉闷的气息扑面而来,结合庙外的高寒与荒芜,有好一阵子没有人来。
庙中摆放设施一如其他的庙宇,据何潘所说,这庙几十年前便修在这里,以前破烂不堪,无人问津,直到有一日村里有人上山,发现庙已焕然一新,才知被人重新修葺过,至于何时修葺,却是都说不出个一二三。
估摸应该是挖墓封穴时,连同山神庙也一并改头换面。
他从腰囊里取出一案卷宗,一边翻阅一边绕着整个神庙走了一圈,这上头多是一些文字,笔迹出于同一人,但看内容,各方都有涉猎,应是书写之人彙总,这个人对信息甄别后,留有落印,如今这些都是最重要的。
汪神素将发卷的边角展平后,还能辨别出印出的红字——
崔叹凤。
他叹了口气,就是这个人把自己举荐给姚兴,姚兴后来才会找上他。听说他是姚苌的义子,是姚兴的义兄,当年姚苌从苻坚手中窃夺秦国后,曾把这人派去江南求学,一直蛰伏在洞庭无药医庐中做细作,后来回到北方后,却死得极为突然。
崔叹凤应该一直都在帮姚兴秘密留意小公主的下落,确定其还活着后,立刻向姚兴彙报,但他出师未捷,这个任务才落到了自己头上。在他死后,姚兴应该亲自追查过一段时间,但芥子在长安闹出一番动静,被东钱的钱六爷救走后,就再无线索。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位公主已经死去。
幸好,他们遇到了自己这个世上最懂追蹤蛛丝马迹的人。
纸卷里偶尔也夹杂了一些花纹图样的碎片,繁複昳丽,不似民间之物,他便与山神庙中事物一一比对,尤其是壁龛和团垫的花纹。看得入神了,没留意脚下,一连串的脆响后他才惊退两步,发现有枯骨被自己踹飞。
这庙里看来并不是一直都没人来,也有误入的旅人和求宝的冒险家被风雪逼入,但最终也因为风雪之困而饿死在这里。
他顺手将骨骸收捡,又沿着庙内四壁走动,然而他转了一圈,却没能找到任何具有指示性的东西。
难道就止步于此?
汪神素探头看了一眼外间的风雪,又退了回来,这一次他把工事匠作的图依次铺在地上,拿着工具走到刚才标记过的墙壁前
如果入口封死又找不到机关,那麽再开一个洞好了。
于是,他初步估计出门的位置,随后拿出工尺测量,用凿子和铲子开始一点一点往里挖。
不多时便在墙上破开一个新的洞口,他把耳朵贴近,听见里头有风声回蕩,确定自己挖对了方向后,又钻进去继续下铲子,等到了最薄弱的地方,一掌下去,成功破开甬道。
但这山神庙上压着厚重的积雪,破坏结构后若无法均匀受力,随时可能会塌方,为免自己被困在里面,于是解下剑鞘,顶在洞口,防止塌缩。
他这剑鞘材质特殊,折断之前应该足够他快去快回,如果他没有及时回来,也不再需要这个出口。
汪神素先用火折子在洞口燎了一番,确定里头有足够的空气自己不会被憋死,这才往墓道里钻。两壁之上每隔五步左右,留有灯龛,他摸到油灯基座,但却不敢点,而是在黑暗里用随身携带的铜钱探路,测试是否有机关。
幸运的是,一路走来都很安全,这墓葬本就在绝处,大概修筑之人也没有一步一防的道理。
不过他历来谨小慎微,屏住呼吸,不敢有一丝的松懈。
整个墓室以砖石铺就,乃是近百年南方流行的砖室墓式样,能判断墓穴修筑时间,而墓的主人将自己的陵寝建在雪山之上,虽不能以位置说明身份,但所耗人力物力不菲,其财富必然惊人。
眼下光是墓道,便长近十丈以上,斜坡向下,两侧砖文绘有美丽的彩画,而砖上全是彩色人像砖,精致豔丽。
他往前走,一直走到墓道尽头,那里有一座石门连接前室,石门密封,他费了一些功夫,用内力击开,等他步入其间,吹燃照明的火折子,却不能照通全室,只能落眼脚下。于是他小心翼翼往中部去,擡头尽望,前室极其宽广。
左右两侧的祭台上堆放着数不尽的陪葬品,汪神素在当中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他对这些玉器也不感兴趣,于是继续往里探索。
在推开第二扇石门以前,他以为这至多只是个普通的券顶砖石多室墓,但推开后,他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眼前并不是放置棺椁和陪葬的墓穴后室及耳室,而是一间空阔的中室,四面依次排着数扇一模一样的封闭的木门,他向前伸脚探了一步,地上的方砖变换,瞬间豁开一个大洞。普通人若一脚踩上去,只怕直接就坠入山体深渊,但他仗着轻功了得,身法连变,纵上墓顶,回想了一下测绘的图纸和工匠的说法,选择了其中一扇踹开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