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翰林院编修只是修修史书,起草文件,好像秘书一样,实则翰林院却是未来重臣的实习基地。
衆人对视一眼,难不成,是状元和探花得罪了陛下不成?
皇帝眼见衆人表现,也在心里冷哼了一声。难道是他没有慧眼,不知道曹宣和裴熹的厉害?可吏部的王之庭一眼相中了曹宣,说他十分能干,想要了他去吏部。那户部尚书也有样学样的,说你老王够精,说要就要,那我也想要裴熹去户部。
皇帝心里不大愿意,于是就出了个主意,提前让人把曹宣和裴熹二人找来,想要问问他们意见。是要如常例入翰林院呢,还是跟着去吏部和户部。
以皇帝的心思呢,觉得他们肯定不会愿意放弃入翰林院机会的。毕竟天下读书人的最终目的都是入内阁,做阁老。
谁知道,曹宣和裴熹,一个比一个不配合,都表示愿意跟随尚书大人,去吏部/户部提前磨炼。
皇帝就奇了怪了:“这可没有后悔药吃的,不入翰林院,日后可未必能入内阁啊。”
曹宣垂了垂眸:“多谢陛下擡爱。曹宣只想提早入世,磨炼本领,为百姓谋福,为陛下效力。”
裴熹也是差不多的话。
皇帝没奈何,看着高兴得不得了的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也只能点头答应下来。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一出。
此时,一甲三人都出列,谢过陛下隆恩。旁人的一些低声议论,他们是不放在心上的。
过了一会儿,皇帝兴致来了,大手一挥,让进士们都放开点,可以游园,三刻之后再回来,作诗作词。他老人家也要做个点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