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页

谢宁认真看过,又看向两个对照组。最后评判道:“二人皆非善茬。”

诸葛盈:……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她又问:“先生以为,这封信可是其中一人所写?”

为了不叫谢宁知晓二人身份,诸葛盈特意只撕了其中一页,免得辨别的先生先入为主,带有刻板印象。

因此谢宁全然没有受到外在的影响,只是实事求是:“我有九成把握,这封信是右边这人所写。”

诸葛盈定睛一看,见是那本文集。这麽说,是晏君乐?

谢宁不是无的放矢之人,既然她说是九成把握,在诸葛盈眼里,和十成也没有区别了。她若有所思起来。这有两个可能,当时父皇没有自己写信,而是交给了晏君乐来写,或者是,晏君乐先斩后奏,当时父皇还不知道此事。

诸葛盈心里是惊涛骇浪,她忽然发现一个问题,父皇和晏君乐的关系,远比她从前了解到的更複杂。

他们不仅仅是因为韩氏相争的情敌,不仅仅是互戴绿帽的关系,还有其他关系。或许他们早有往来。

而且是暗中往来。

晏君乐发家,并不是在太上皇时期,而是在皇帝时期。诸葛盈原先还以为,晏君乐能够当成首辅,是因为皇帝看在韩氏的面子上,加上晏君乐也确实有几把刷子。但主要原因还是韩氏。朝中势力在没洗牌之前,文官群体的确很大部分是晏君乐掌控的。毕竟他是一朝首辅,一人之下的,掌握了文官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