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也不比那些走实权路子,当权臣能臣的差。
而且,在翰林做官,日后即便碌碌无为也能养老,不容易出事,好过一些做官做实事的,一出错全家被连累。
所以,能选翰林院大多数学子还是会选翰林院。
可李闻洵最后选的是吏部任职,去江南做东海知县。
陆令筠在侯府思索了一会儿便想通了李闻洵的选择。
一肯定是因为李家的家庭环境。
李家绝大多数的资源都给了李闻洵的哥哥李闻泽,他就是留在京城里做官,李家也不可能再给他更大的助力。
他想往上爬,只能靠他自已。
而翰林院那种地方,光靠自已,怎麽可能爬得上去。
没人捧,没有资源,没有背景,谁会给你做大家的机会。
京城里其他的方向门路,更是得有人引荐才行。
李家有这种资源,肯定统统都给他哥哥了。
他在家里这辈子都出不了头。
而偏偏,原因二就是李闻洵是一个极有野心的男人。
他这辈子就想出人头地,叫李家人对他刮目相看。
这有一个做地方官历练的机会,对李闻洵这种想翻身的男人来说,就是一个大机会。
一旦他有实力做起来,便是能青云直上。
再就是,或许有个第三
“闻洵,你一定要去江南做知县,我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