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巷尾的名气逐渐打出去,不少人莫名而来,只为定做衣服,姜花每天要做衣服,还得接待客户,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没有办法,在大院里招了几个踏实肯干的工人。

两个头脑比较灵活的,被她安排到巷尾看店,有两个手艺好的协助她做衣服。

定单增加,做衣服的材料也多了起来,她干脆又租了巷尾后面的院子,用当做仓库和生産衣服。

巷尾的经营模式,也算是钦海市的首家,姜花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掀起了时尚的潮流,消息不出意外地传遍了附近的县城村镇,姜父姜母自然也听说了。

姜家在钦海市附近平城县下面的村子,因为有一条湍急的江流穿过,所以村名叫做大江村。

听说姜花开的店生意火爆,姜父姜母开始时不相信的,后来说的人越来越多,两人坐不住了,一合计,次日便坐车到市里,準备亲眼瞧瞧。

老两口先到大院里,然而院门紧闭,敲了敲门,没有任何动静。

他们又一路打听,来到巷尾。

此时店里只有两个工人,并不认识他们,只是见到客人来了,热情地招待。

“老先生、老太太,你们需要什麽款式的衣服?”

姜父姜母五十多岁了,大半辈子在小山村里,来过几次钦海市,都是匆匆来匆匆去。巷尾的装潢很现代化,两位工人又热情,与供销社那些爱答不理的售货员完全不一样。

姜父姜母窘迫又局促地站在店员面前。

“小同志,姜花是在这里吧,我们是她爹娘。”姜父微微弯下背对店员笑着说道。

店员闻言忙不叠说道:“你们是小姜老板的爹娘?快,你们快坐。”说着给他们搬来椅子,又笑着解释说道:“真是对不住啊,我都没认出来,你们先坐着,小姜老板在后面忙,我马上叫她出来。”

听闻店员对姜花的称呼,又见对方这麽殷勤,姜父姜母顿时松了一口气,腰板也更挺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