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页

作为小太后身边的侍女,那自然是识字的,还是跟着小太后一起啓蒙过的,因为折桂和鹊枝两个都算是有文化的,给越襄读这些抄本才不会卡壳。

不过越襄也不是小太后那样的工作狂,听几份抄本就足够了,那些从内阁送来的新的奏本是一概托病不看的,都叫送到沈闫那里去,叫沈闫自己批红做主了。

越襄心里清楚得很,这段时日的奏本说的都只会是杨氏入葬之事,吵来吵去的,她不想看,也不想参与。

当初那两方父母要一同入以帝后之尊太庙接受供奉的事,吵嚷了三年才有个结果,是因为中宗要面对百官,而朝中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不支持中宗的。

现如今沈闫的权势滔天,内阁势弱,皇帝年幼,她这个太后不做主,那几乎就是沈闫的一言堂,更别说是奉先帝的托孤圣旨了。

而文武百官中,据悉也有不少是沈闫的人。

折桂道:“外头为这个也吵嚷了许久,当着许多阁臣的面,阁老就质问过沈掌印几回,但阁老并无处置之权,沈掌印可批红处置。这事儿应当是定了的。”

定是定了的,但接下来如何入葬,什麽规格入葬,何时入葬,是否要明旨颁发,这都是事,都是需要争取的。样样都要争权夺利,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越襄琢磨,至少一年,年内杨氏大约是无法入葬的了。

长乐宫自她病后就闭门谢客,贵太妃德太妃贤太妃联袂而至,说是要给太后请安探病,越襄也是一概不见的。

淩烨尚无嫔妃,后宫中如今住着的都是先帝的嫔妃。太后连这几个地位最高的都不见,其余人等自然不敢来讨这个没趣儿了,派人来问候的事,都叫折桂应付接待了。

越蘅不能出面,叫清台郡主来过几回,越襄也都挡住了。太后养病,在大朝会上说了不管就是撒手不管的,连娘家的人都不见,皇上去了几回都没见上,别人就更不见了。

一时间外头议论纷纷,有奇怪为何太后如此病重的,也有说太后就是装病,是为了躲开这次的事情,太后不下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