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让两人感动不已的还是离城之日,扬州府的父老乡亲。
他们扶老携幼出城十里,在岸边送了一程又一程。
直到再看不见岸上的人, 魏楹才放下了擡起作揖的手。
他抚着作为百姓代表的长者送来的万民伞,久久不语。
皇帝嘉奖、百姓认同, 他这三年总算对得起这一方百姓。
沈寄则捧着手里那叠穷人家的孩子写的书信在看。
这些孩子都是生平第一次有机会读书识字。
方才上船前魏楹也勉励了他们一番。
让他们好好读书,日后考取功名,也做一个能造福一方的人。
这个时候,他们都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回来。回京城不过是打个转转而已。
接下来三年还是会回这水土温润、又扎下了根基的地方守着。
京城闹成什麽样都不关他们太多事。
毕竟,魏楹分析的,如果皇帝还信任他,就会让他继续看住扬州这个繁华的钱口袋。
他任内三年该交的赋税可都是满额按期缴纳的,各项政绩也是杠杠滴。
何况还有个被圣旨褒奖过的贤内助。
而且,皇帝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很信任他。
结果,一道晴天霹雳直接降了下来:调京任京兆尹一职。
京兆尹也是四品。
但因为是京官,其实算是升了半级。
沈寄都被打懵了。
北京市长都不好做呢,何况是这古代的京兆尹。
这京城多少高官,多少贵人,多少皇亲,多少国戚?
沈寄现在想到那位仗势欺人的蒋世子都还浑身不舒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