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陈江同样来自京城,从兴业办开放普通百姓交易之后,就在市场中摸爬滚打,通过控制马甲账户的形式,在兴业办里用大笔资金操盘,兴业办虽然数度想核查此人,奈何他所控制的马甲账号都衆口一词维护陈江,兼之市场上的交易都是现金结算,到底没查到什麽实质性证据。
同样,当兴业办着手调查陈江与李家联合行动,意图夺取控制权的行为时,也是关隘重重,明面上,李家与陈江并无半点关系,而陈江也一口咬定,自己购入碧顷坊股票只是正常交易,所用的都是自有资金,而与李家达成一致行动,也是出于商业利益考量,并非通谋。
陈江虽未依照兴业办规定,在增加持股时向市场公告,可是兴业办也早早已对他的行为做出处罚,再回头加重处罚结果也是不妥,一时之间,兴业办竟然拿他们也没什麽办法。
在此期间,李家再度收下市面上流通的碧顷坊百分之四的股权份额,李家与陈江这对一致行动人的持股,已经达到惊人的百分之二十七。
既然兴业办不能以官方手段解决,那林府只能自救。
李家联合陈江,达成了百分之二十七的持股比例,这个份额已经直逼林府所持有的百分之三十五,兴业办规定,当持股比例超过百分之三十,持股人就不得再通过市场交易购入股票,只能通过协议收购的形式增加持股,因此当务之急,还是要遏制李家和陈江再行增持。
根据兴业办发布的停止交易规则,林家选择了以重大资産重组申请停牌。
依照林家的方案,他们计划将碧顷坊旗下的航运板块出售于林府,同时增发新股,以新股的价值,购入林府名下三处酒楼客栈。
此前因为大量购入碧顷坊股份,李家的大笔资金留存在交易市场之中,且因增持举牌而半年禁止出售,若是能成功推行林府的方案,不仅能够通过增加新股扩大林府的持股比例,还能将李家的资金牢牢地控制住,就是拖也能将李家拖垮。
林府与李家的股权争夺如今已摆在了明面上,市场上的股票接连暴涨,股民们都想借着两家企业争夺股权的东风大赚一笔,在他们的大笔资金注入下,碧顷坊的股票已经一路攀升,甚至超过彼时温菁炒作出的盛况。
林府的停牌重整计划,不仅作为第二大股东的李家反对,就连市场上也尽是反对的声浪,这样大额的资産置换,价值核算本就困难,碧顷坊作为上市企业,与第一大股东之间进行交易,本就难免陷入资産转移的争议。
再加上此方案之中,还包括了航运板块的出售,这可是不单单以航船数量、港口修建等固定资産的价值就能做出估价的,青城州的天然港口为数不多,航运的竞争又局限于漕帮与碧顷坊之中,因此对航运板块出售价值的争议僵持不下。
不得已,林府只能以交易作价存在分歧为由,自行中止了资産重组方案。
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林府不能及时反击,恐怕碧顷坊真就要落到李家手里,作为碧顷坊的第一大股东,林府所持股份超过了兴业办允许在市场上交易的百分之三十的持股比例,要想增持股份,他们只能从小股东手里协议收购。
此时的碧顷坊股份已经是越炒越高,林府经过此前收购王家鱼庄,为王家鱼庄做各项转型升级,声势浩大的造势宣传,银子也是像流水一样地花出去,况且林家的産业也不独碧顷坊一项,哪项不需要银子,纵是财力强大如林府,也不得以出售了部分青城酒坊的股份,才换得继续与李家掰手腕的资金。
两家如今争夺的,是碧顷坊一个小股东,百荣茶叶手上百分之四的股份,这些股份还是王家当年经营王家鱼庄之时,流到百荣茶叶手里的。
如今这样的局面,百荣茶叶本就没有与两家争锋的资本,乐得坐山观虎斗,对手上的股份狠狠坐地起价,放任两家企业竞争。
小许娘子连日受此刺激,闹着要林驰狠狠砸钱,把碧顷坊给她砸回来,但林驰并不是个好勇斗狠的人,做不出像温长安那样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林府三代人的基业,不能拿来与人斗气,见百荣茶叶已经将手上的筹码标出天价,他说什麽也不肯再往上加价了。
那李家憋着一口气在肚子里,竟然破釜沉舟,典当了李家最赚钱的神农堂的股份,硬是啃下了百荣茶叶手上百分之四的股份。
如此一来,李家手上碧顷坊的股份已经到了骇人的百分之三十一,若是照这麽发展下去,真能从林府手上啃下碧顷坊的控制权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