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迟九月中旬。”提起工程队,林北眼里的阴霾一扫而空,把报纸推到陈良山眼前,指着报纸说,“您看,沿海经济特区搞的多好,好多有文化的人纷纷写文章分析国家搞经济特区的意义和成果,我看不懂太深奥的内容,但我明白一件事情,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宽松了,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了,到娱乐场所会成为一种时尚,过不了多久,大饭店、娱乐场所会像雨后春竹一样冒出来,我的工程队一年到头都不会缺活。”
陈良山左脑装了林北和淮市两个区的区政府关系好,右脑装了林北的工程队即将接活接到手软,左右脑碰撞,陈良山脑袋里出现林北一开始只有二十人的小瓦匠队,没过多久,林北手里就有三个小队,林北这麽能折腾,这小子绝对还会扩充队伍。
陈良山敲击报纸,他猛地拍桌子:“我们哥俩实属难兄难弟,最能理解彼此,正因为我理解你,今儿我破例给你开一次后门。”
“谢谢老陈。”林北马上顺着杆子往上爬。
林北这声老陈叫的陈良山心里热乎,他立即给林北开了一张批条,林北拿着批条到会计办公室领钱。
林北拿到了钱,特意回来告诉陈良山一声他走了。
陈良山送林北离开窑厂。
林北骑车往回走,下了省道前往小郢镇为民水泥厂。
水泥厂厂长刘义海热情招呼林北到办公室喝茶。
林北喝了一口茶润润嗓子,他放下茶缸,唉声叹气跟刘义海诉苦,一脸感激说陈良山够意思,更承诺只要致富窑厂还在,他就不会跟其他窑厂合作,他还怕刘义海不相信,掏出作废的批条给刘义海看。
刘义海:“……”
陈良山这麽会做人,如果他不表示一下,倒显得他不够意思。
他已经收到两个娱乐场所、两排联排房的一部分货款,把这部分货款折合成回扣提前给林北是可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