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页

那时的他满心抱负,他还记得当时是在桃李宴上,琅琊公主刚读过他的文章,专门来看他,赞他虽是弱冠,却胸有丘壑,眼存山河,是大燕之幸。

年轻人的热血在那场桃李宴上燃烧,在赴任途中沸腾,却在就任以后冷却。

“我明白了,”像卢阳这里的情形,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见,这一路上她看过太多,已经有了心理準备,便不再执着追问这里,另外问道,“那麽,连氏和罗氏因何互相针对?”

桓非对这些了解的还算清楚,“还是因为田地,罗氏虽然不曾主动试压,但送上门的也不会往外推,于是……”

莲花漏的刻度下去好几刻,窗外的日头也渐渐偏移向另一头儿,虞欢听桓非说完连氏与罗氏两家的纠葛,心中有了计较。

“如今朝中对民间矿産的事,是什麽态度?”之前她只是听律春君说起朝廷收回民间矿山,具体是如何施行的,各方态度如何,她掌握的不多,此时趁着身在卢阳府衙,正好问问桓非。

桓非立即又拿来一份文书给虞欢,“殿下请看,这是前几日才从庐原郡发到下面各县的文书,收回矿山的事依然在继续。”

文书内容言简意赅,就是不许民间私藏铁矿。

“庐原郡守这个人如何?”

“庐原郡守崔廷是博陵崔氏出身,行事还算严谨。”

虞欢默念一声,博陵崔啊……

桓非:“崔郡守时常会派人到下面这几个县巡视,他们是微服,不太引人瞩目。”

“兆之,”虞欢已有一个决定,“我需要官兵衣物,你能做主吧?”

“能的,”桓非立即点头,“不知殿下需要多少?”

虞欢告诉他一个数字,见天色已经不早,便从府衙后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