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臣皆行大礼,高呼陛下圣明。
皇帝命平身,便问衆臣:“还有何事啓奏?”
“陛下!”张尚书出列跪拜,“臣斗胆:理国伯虽辜负圣恩、死不足惜,其母张氏亦有教子无方之罪,但求陛下念其已在古稀、年老之人,恐收押监禁,于性命有损;陛下尚未降罪,她若先于陛下之命身死,亦是有负陛下好生之德!还求陛下準其出府待罪,以免误伤性命!”
言毕,他深深叩首。
皇帝便叹言:“张爱卿所言,倒也有理。”
“张氏虽教子无方,究竟年老,不必与理国公府衆人一同管禁,便由爱卿接出去罢。”他命,“及温息之妻何氏、其子之妻纪氏,亦可自回本家,听候发落,但不许私携财物潜逃,违者罪加一等!”
皇帝令太监:“去后宫请皇后选几个女官,押送几人归家。”
想起皇后,他又严命:“着令禁军,不得侮辱一切妇女!违者,军法处置!”
满朝又高呼陛下宽仁垂恩。
广川子趁机出列,拜求道:“陛下,臣之长姐虽为温息之妻,却于沈家之事实不知情!还求陛下查实,準臣接长姐归家和离——”
“此事查实再议。”皇帝只道,“若何氏果不知情,和离与否,便是你等家事,不必回禀于朕。”
广川子忙叩谢圣恩!
安国公便有些进退两难。
张家、何家都为自家女眷求了情,他嫁到温家的可是自己亲女儿,更该求一求!否则岂不是显得他太没人情!
可据他所知,都察院上折弹劾的不止理国公府,还有他与齐国侯等五人。只是他们的罪名只在家里奴才身上,多不过一个“约禁不力”之过,所以先不提起。也或许陛下发落了理国公府,杀了儆猴的“鸡”,暂已觉得足够。若他此时为明达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