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今天子已然问策,同僚也纷纷直言上谏,他若再推说不知,风誉时评都会受到影响。
于是他起身答道:“为今之计,不若效齐桓公故事。”
旬日后,正率军在散关驻防修整的秦游收到了来自长安的诏令。
在好声好气好车马费地送走了来自长安的宦者和羽林郎之后,薛臯就迫不及待问道:“兄长,什麽叫愿君效仿齐桓公之旧事啊?”
她当年书读得不算好,在一衆兄弟姐妹中也就只比小七那个实心的木头脑袋略强,但她对情绪的变化敏感。方才在那个小宦官宣读诏令时,在这一句时所有人的情绪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即便是兄长也未能幸免。
所以她知道,这句话必然有很深的含义。
随侍在秦游身侧,吊着膀子,面色青白,显然是重伤没有痊愈的中年文士率先答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昔年周王室暗弱,号令不行。时齐国力强,被奉为诸侯之长,便尊崇周王室。凡有其它诸侯侵犯周王室的权威,便由齐国出面讨伐。”
文士说完,还艰难地行了个礼沖秦游说道:“恭贺主公,将来师出有名矣。”
其实薛臯还是半懂不懂的,但这个文士是她亲自从乱军中捞出来,从前是刘德的谋臣,在武都郡还挺有名气的。
兄长也认可了其人的才华,说他是武德军中唯一一个有见识的人,将他奉为座上宾。所以她也就保持着对有本事读书人的一贯礼遇姿态,不仅耐心地听他说完了话,还随大流一齐向秦游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