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配好分好的丝线夹在光滑的木板上,然后梳线,梳线的过程,就是用刷子从上到下一遍又一遍的梳理,梳几下,还要给丝线加湿,避免産生静电丝线乱飞。
前世谈晓兰做绒花的时候,都是用喷壶往丝线上喷蚕丝柔顺剂,现在只能隔一会打湿一次刷子,再继续梳线。
梳理好丝线,下一步就是用夹板烫一下,给梳理好的丝线定型,可惜在这个时代没有电,更没有用电带动的夹板。
好在还有熨斗,虽然麻烦点,但效果和用夹板烫也不差什麽,毕竟这个工艺原本就是如此。
线弄好了,该上铜丝了。
先根据要做的绒花的大小,来定铜丝的长短。
剪好后,把铜丝对折拧劲,都弄好了,上到丝线上,另一边再拧上劲,调整好距离,接着再上下一根……
拴好的绒花线用大剪刀一条条的剪好,就可以滚绒了。
谈晓兰找出来个不怎麽用的木制长条木制镇纸,把剪好的绒条放在準备好的厚木板上,用镇纸压在绒条一端的铜丝上,开始往前推着滚绒。
镇纸往前推搓,原本平整的绒条转起了圈,然后就像被淋湿的羽毛一样,变成了一缕一缕的,再推搓一下,丝缕被分开,再搓几下,绒条终于变成了毛茸茸的。
用剪刀把两端剪出来尖,绒条就做好了。
一直低着头做活,谈晓兰先起来活动了一会,毕竟身体是最重要的,万一得了颈椎病,以后可就受大罪了!
活动完,才重新坐下,把绒条分成了三份,每份是两朵小花的量。
一份剪了一端的铜丝,放在一边,一份两端铜丝拧一块,就变成了一个小绒球,最后一份先做成小绒球,然后用熨斗熨平,用一个大点的珠子压出弧度,就做成了小花瓣。
谈晓兰给剪了一端铜丝的绒条,配了红色的花心,小绒球配了淡粉色的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