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过年的规矩多如牛毛,谈晓兰从年前的细细感受年味,到现在恨不得像后世那样,只给人几天过年的时间。
她现在是恨不得明天就开河,去渡口接活做咨客去。
正想着今年什麽时候能开河,孔氏和继母说的话,引起了谈晓兰的注意。
孔氏从何氏进了们就一直拉着她的手,热情的让人还以为她们多少年没见过了呢!
等到儿媳妇去厨房整治饭菜的时候,孔氏才转换了话题,问起李招弟在渡口绣庄做学徒的事。
何氏可不敢透漏小姑子的嫁妆良田被婆家霸占的事,只说招弟针线活做的好,婆婆让她在绣庄学两年,以后能做个专业绣娘。
孔氏又打听了招弟学手艺的待遇,听完后更心动了。
一般人学绣活手艺,如果家里没有专业绣娘,想学可不容易,店铺里招学徒都喜欢找刚过十岁的小姑娘,不管基础怎麽样,都是按着没入门的标準收的,第一年没有工钱,第二年象征性的给点,到第三年不管绣活做的怎麽样,每月最多拿个百十文的工钱,往后每年会给加一点。
就这样还是好的,如果拜绣娘为师,没出师的时候几乎都是做白工,好不容易出师了,四时八节要给师父过节钱,平时还要给孝敬钱,就算不给爹娘也得给师父,要不然师父一个不满意,坏你名声简直太容易了。
所以学绣活,必须得有人有关系,要不然在出嫁之前,根本就挣不到什麽银钱。
但是有人有关系就不一样了,就拿招弟来说,不用给店里做两三年的白工,进店每月都有工钱可拿,等绣的东西过关了,就能正常拿工钱了!
孔氏就说:“妹子你不知道,咱们家芦花的针线活也好,要不你也安排芦花去绣庄做学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