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这繁华街道一路行走,眼前的景象陡然开阔了起来。

一条清透的河蜿蜒而过,将街道一分为二。姜禾站在桥头,迎面吹来带着水汽的风,看着乌篷船摇摇晃晃飘蕩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青绿色的圆领袍的青年背手立于船头,颇有意境。

河道两侧,零零散散的有商贩席地而坐,他们的面前摆着箩筐或者小桌,叫卖声此起彼伏,算不得嘈杂,直叫人觉得热闹。偶有几块颜色鲜豔的布支起,漆黑的大字张扬的迎风飘动,非常抓眼。

梁燕儿和几个相熟的商贩打了招呼,在一处空位前停下。

“我一般就在这里卖东西。”她指着河边的石凳子:“一般大家会避开供人歇息的石凳,这一块从早到晚都有人摆摊,这会第一轮估计都已经收摊了。”

来的路上,姜禾又询问了一些“营业执照”的细节。

战乱结束这麽短短一段时间,能恢複成这样,摄政王功不可没。

在姜禾的印象里,商人往往是要被课重税的。但是在京城摆摊,会有京兆府下的官员对售卖的东西进行估价,若是些自家种的、山上薅的野菜野果,自家産的手工制品,那一般是不收税的。

这不就是鼓励百姓去摆摊赚钱吗。

战乱结束之时,往往采用修生养息的政策来恢複遭到破坏的经济。

商机,商机,全是商机!

姜禾蠢蠢欲动,她观察到的每一点细节,都在为她的赚钱大计添砖加瓦。

和姜禾那恨不得现在就上手赚钱的热血沸腾不同,几个孩子有些局促,哪怕是最沉稳的青杨,也警惕地环顾着四周往来的人群,整个人都绷得很紧。小榆就更是,他直接攥着姜禾的衣袖不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