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
不少人的餘光瞥過不遠處的太子劉據。
本以為會從劉據的臉上看到難堪亦或者是無法容忍,結果卻叫他們大失所望。
劉據的臉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表情,無論是劉徹讓劉挽一道登臺封禪也罷,亦或者他隻能和衆臣一般在下方看著劉徹封禪,都並沒有讓他的情緒發生任何的變化。
年紀長瞭,書讀多瞭,見識也更廣的劉據,越發明白一個道理,別人能給你的也能隨時收回。他這個太子的位置是劉徹給的,至於其他的,劉徹可以給他,也可以不給。如登臺封禪,劉徹不想帶他就可以不帶他,本是天經地義的事。
所謂太子應該如何,不過是太多的人想當然而已,實則不然。
泰山,劉據讀過書,在劉徹決定封禪泰山後,劉挽更是特意為他細說起泰山的地理位置,以及秦始皇賦予它的意義。
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嶽之長。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故於泰山之上,自有那一覽衆山小的高曠感。再有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産生厚重感,大有“鎮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故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之論。
秦始皇賦予泰山的意義莫過於封禪,原本在秦始皇之前,史書中關於祭泰山之事多不勝數,滅六國而一統於天下的秦始皇,自此更是成就無數帝王的目標。
唯有創不世之功,建一代輝煌盛世的帝王才有資格來到泰山封禪。
泰山封禪,由秦始皇而定,現在由劉徹發揚光大,往後會有無數的帝王都想成為這樣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