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看戲jpg
狄昭昭很快理清瞭思路,先把現場采集到的那堆指印拿在手上,開始分類。
“嗯,這枚指印輪廓寬大,指印線也粗,是拇指的。”狄昭昭把這張指印放在最左邊。
因為知道大傢在學,小昭昭很貼心地講瞭兩句。
這很容易理解,大拇指本就是最容易分辨出來的指印,很快周圍傳來精神飽滿的回應“對”“沒錯”……
面對一摞從現場取回來的雜亂指印,狄昭昭的思路是,先把它們按不同手指區分開,然後再來比。
“這個指印看起來像長柱,上端呈弧形,中心上一點點這塊指印線多,一看就是中指。”狄昭昭又放一個指印在中間。
這次回應“沒錯”“是的”“哦哦”的聲音,慢瞭一些,還明顯少瞭許多。
每個手指的指印都有不同的特點,面積、形狀、花紋都有不同。
但凡是懂指印的,其實都能分清楚,隻是快慢和熟練度問題,稍微難一點的就是缺損指印和模糊指印。
就像是茶葉,不懂茶的人看著都是綠油油的葉子,但隻要稍微懂點,新手就能輕松分辨出哪種是毛尖、哪種是龍井、哪種是碧螺春。
若是入行瞭,即使是喝剩的茶葉渣也能分辨出來。這樣的指印分辨,陶老帶的幾個不成器、沒法接他班的學徒,都能分辨出來。
對狄昭昭來說,那就太簡單瞭。
小孩最初幾個指印會講兩句,後面越分越熟,越分越順,動作愈發流暢起來。
隻見小孩手裡拿著一小摞指印,小手不停地往桌上五堆指印裡放。
衆差役:“……”
他們看最初幾個還好,但是越看到後面,就越覺得——“咋的好像都一樣?”“跟剛剛那個怎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