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恰恰說明,小昭昭是狄先裕教出來的!

如果沒點硬功夫、真本事,他們已經覺得厲害得不行的小郎君,能這麼聽話又服氣?

大理寺本就有狄先裕的傳說。

經過這場狄先裕十分滿意的摸魚式培訓後,傳說又升級瞭!

口口相傳中,細節逐漸模糊變形,大傢代入的主觀感受越來越重,傳言愈發誇張。

到後來。

甚至連狄先裕搶小孩糖葫蘆,這種一開始令所有人唾棄的行為,都在不斷變化的傳言中,變成瞭——

——狄先裕不滿意小昭昭隻破瞭三樁案子,覺得沒學好,沒認真學,沒學到他的真本事,故而生氣,罰沒瞭小孩的零嘴。

有那時在場的差役,頗為猶豫地說:“小郎君當時看起來可饞瞭。”他看著都不忍心。

“那不正好說明他嚴厲嗎?!”

“這也太嚴厲瞭,這可是三樁舊案,竟然還不滿意。”

“要不怎麼能教出狄昭昭這般厲害的小孩?嚴師出高徒,要求高才是正常的。”

“這麼說……好像也是?”連當時在場親眼看到當爹搶孩子糖葫蘆的差役,都被帶跑偏瞭。

即使是早已探過狄先裕底的陶老,手裡拿著狄寺丞給他送來的文章,看到裡面關於磁石如何應用的想法,再聽到滿大理寺的傳言,都開始忍不住懷疑起來。

當初狄先裕在他面前,裝出的那副緊張、不斷往吃和玩上引導的面孔,多半也是在藏拙吧?

他竟然沒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