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起身,馬上從書房走出去。
程四郎知道她此時是窘迫瞭,也不追,隻笑著搖搖頭,又繼續看自己手上拿卷書去瞭。
林幼蟬這般急急離開,自然是因為自己鬧瞭個大烏龍,等走出瞭程傢,才雙手捂著臉蹲瞭下去。
她也是第一次對人有好感,也是第一次就被人打擊瞭。
難怪蘇三表哥被自己拒絕時那般難堪,輪到自己的時候才明白這果然丟臉丟大瞭。
好一會兒,才整理好情緒,慢慢站起來。
程四郎不在意,她也才不去在意呢。
大盛朝的好郎君多得是,又不止他一個,等日後回京瞭,她再多認識幾個郎君就是瞭!
所以,程四郎離開的時候,林幼蟬愣瞭愣神,又繼續忙手頭的事去瞭。
程四郎回京的五日後,江叔珩帶著原來回鄉的幾位護衛,也快馬加鞭離開瞭安泉縣。
現如今的安泉縣,跟去年這個時候的安泉縣已經大不一樣瞭。
由於陸陸續續收容的流民,城裡頭的人戶已經漸漸超過瞭八百戶,又因為城裡頭的劃出來給新來百姓建造的宅基地眼看著用完瞭,而且想來安泉縣落籍的流民還在絡繹不絕,所以徐知縣提前就將擴建城墻放到瞭今年的重點縣綱上。
在四個城門外的山林環境考察過後,選擇瞭外面山地平坦的南城門到北城門中間的一段路,劃出瞭城內區域,而後雇用本縣跟後頭過來的流民,建造新的居民區,圍城築墻。
原本安泉縣是個小縣城,城墻就不甚牢靠,都是土垛子,如今既然要擴城,自然就得建造得好一些,用的就是大石板跟泥漿。
徐知縣打算先建造這一段,等安置好瞭今年的流民後,若來年還有到安泉縣落籍的人戶,城中不夠地兒,那就將其他幾處城墻也給擴出去建造新城,屆時候這安泉縣就不是小縣城而是大縣城瞭。
這工程可謂巨大,築墻的石磚可以去附近山野上找,雇人的錢銀卻是不能少的,幸而落籍安泉縣的流民們,都按照身份收取瞭一份入城銀子,像農戶工匠二兩錢銀,而商戶世傢每人五兩銀子,這就能攢出一筆錢銀來瞭。
而第一批在安泉縣落戶的行商,在城裡頭買賣租賃商鋪,辦籍書也給過一筆錢銀,做錢銀早早賺起錢銀來後,給縣衙繳稅,戶部一收瞭一筆稅銀。
如今這些銀子都主要花在推平新的城內山地,建造城墻去瞭,再不夠,再江叔珩臨走前,徐知縣還厚著臉皮又找他募捐瞭一筆錢銀。
知道侯爺要返回京城做高官,徐知縣叫工匠們日夜趕工,總算竣工完畢,還特意請侯爺去親自看瞭一眼自己的封地,讓他放心。
江叔珩眼看著徐知縣這段日子來的舉措,也對這個願意大展拳腳的年輕人放心,他不在安泉縣,那本地最大的官兒就是徐攸瞭,所以表示滿意,叫他多多照料留在祖籍地兒的閨女侄子,得到允諾後,放心地走瞭。
故而便是阿爹走瞭,林幼蟬在安泉縣的日子,也是穩當得很。
而且因為小神醫醫館如今也算安國侯封地上的標志性建築,江叔珩權衡過利弊後,願意每年資助五百兩錢銀,減輕瞭醫館的負擔。
原本她是沒有想過,安泉縣以及雲山縣的百姓會忽然一下增加這般多,故而預算拿來買藥材的錢銀也不多,現在人戶多瞭,原本就多的病患自然就更多。
本來是想著拿椒園的出息維護小醫館運作的,可椒園不是沒到能賣錢銀的時候麼,正擔心怕是得將京城小藥鋪自己的那份營利都拿過來呢,阿爹就這般主動開口瞭。林幼蟬自然是樂哈哈地全盤接受瞭。
到底,小醫館收費這般便宜,也算是利民措施,還是留住瞭大部分流民,增加封地興旺的主因之一,作為受益人的侯府,拿一筆錢銀權當給封地百姓做善事,也是應該的。
不過趁著城內百姓增加,城鎮擴大,在商鋪漲價之前,林幼蟬在徐攸的建議下,又買瞭兩間商鋪,如今三間商鋪都漲價瞭,但她沒轉手賣出去,而是全租瞭出去,如今每個月都有一筆穩定的鋪租,也算適當開源瞭。
她來大盛朝之後,給自己攢下的産業,又多瞭幾項呢!
徐攸還說隨著新城區也遷進百姓投入使用後,待興的産業還會有許多,林幼蟬打算看看還有沒有合適的,再考慮買幾傢商鋪,或者發展一個副業也行。
在她優哉遊哉地掐著時機做投資的時候,江叔珩,雖然那心急如焚,但還是強行耐著性子,用足瞭十日,裝著不趕不慢的樣子,施施然抵達瞭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