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徐母归置好,就催着老头子去找村里的拖拉机手,送闺女去火车站。

徐茵有两年没来桐城了,但她大致记得徐大嫂的裁缝铺。

“嫂子!”

听到熟悉的声音,徐大嫂猛地抬头,看到小姑子笑眯眯地看着她,激动地站起来:

“茵茵呀,快进来!这大热天的,还提着这么多东西,没中暑吧?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好让你哥去接你。”

“还好,大米办了托运,这些东西我能提。”

小姑子难得来,徐大嫂干脆关了铺门,推上自行车,载着她往家骑。

“自从搬了家,你还没来过吧?离这儿稍微有点路,骑车要十来分钟。但好在清静,都是独门独户,前后带院子,我种了不少菜,你喜欢吃什么,一会儿给你做。”

“豆豆、丁丁都好吧?”

“好着呢,就是皮,暑假了待不住,天天跟着隔壁江家的小子到处跑,这不今天上他们外婆家玩去了,不到天黑见不到人。”

这几年,徐志年的小家庭也一年一个样。搬进独栋小院后,冰箱、电视、风扇、洗衣机都买上了。

这其中,大半是徐大嫂大嫂贡献的。

她的裁缝铺生意非常好,不光找她做衣服的人排队,还有附近的服装厂都找上门来,想让她去厂里制版,甚至还想让她带徒,给的待遇快赶上徐志年的津贴了。

可她思考后觉得,她之所以能做出时髦的服饰,全靠小姑子定期寄来的设计图。

没有小姑子,她顶多会做衣服,但绝对做不出这么漂亮的衣服。去服装厂带徒岂不是霍霍人嘛。这叫德不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