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1页

更糟心的是,不光原身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这个庵堂里七八成尼姑都想做一只被金主宠幸的金丝雀。

而这个名为“药师庵”的庵堂,实际上就是个风月场所。

现任主持虞圆圆,昔日京里有名的倾国名妓,清末局势动荡,出于保命,跟着海城富商宋一满逃离京城,做了他的小妾。

可好景不长,宋家惨遭变故破产,不甘过苦日子的虞圆圆卷走府里剩下的钱财,跑到城外的药师庵出家当了一名带发修行的尼姑。

因其曾在风月场所混迹多年,社交能力不是一般小女尼能比的,又有金银珠宝傍身,有财有能,深得师太器重,没几年就接过师太的交接棒坐上了药师庵主持的宝座。

虞圆圆掌权后,企图把药师庵改造成了她熟悉的“办公”场地。

借着化缘或是做法事,物色容貌绝佳的女童,劝说她们父母“此女有慧根,入我佛门能兴旺家族”,骗来以后打小训练她们,把她们培养成才色俱佳的尼姑,将她们悄悄打造成自己的摇钱树,待上任主持明慧师太圆寂,她开始堂而皇之地接待有钱香客,药师庵摇身一变成了风尘场所。

城里那些富家子弟厌倦了青楼的陈词滥调,听说城外有个风花雪月又清新脱俗的尼姑庵,庵里的尼姑个个风姿绰约、才貌双全,怀着猎奇的心态来了。

来了以后,看到布置得极为豪华高雅的庵堂、香气袭人的房舍,听着婀娜多姿、谈吐不凡的带发女尼们弹奏的乐曲,再联想到这里是戒律重重的清雅之地,越发觉得刺激,一时间心旌荡漾、飘飘欲仙。

原本有着清规戒律的药师庵,成了达官贵人们酒醉金迷的“猎艳场”,做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皮肉生意。

庵堂挣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