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当日,顾信于众目睽睽之下,援《韩非子·说疑》篇以为论,大斥权臣之害,将侨姓世家与吴姓世族共同比作江左的蠹虫,认为他们“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3,可谓国之大贼。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
顾家长辈惊恐异常,深恨顾信这无异于背叛的出格之举,郗岑却慷慨大笑,亲自为顾信倒了一樽酒,很是赏识这个年轻人的气概。
就这样,顾信虽未成为郗岑的妹婿,却当场拜了郗岑为师,随他一道回了荆州。
往后的日子里,顾信宛如最忠实的信徒一般,随着郗岑密谋废立,东奔西走,只盼着改朝换代之后,能够改革吏治,还天下百姓一个政治清明。
可谁都没有想到,先帝弥留之际,谢瑾竟与王平之夜叩宫门,以至于遗诏一改再改,彻底粉碎了桓阳通过禅让之举登基的谋算。
就连建康城外的大军,也在谢瑾与王平之的巧舌如簧下,被桓阳遣回了上游。
顾信真的好恨,明明只差一点,他就能有机会实现心中满腔的抱负。
可就是这一点点,却让他们所有人都功败垂成,饮恨而归。
荆州的大军是桓阳的兵马,他们既不属于郗岑,也不属于顾信。
所以郗岑和顾信只能眼睁睁看着最后的希望被无情摧毁,从此一败不起。
郗岑病逝之后,顾信心如死灰,任由顾氏将其绑回吴郡。
从此深居山野,做了居士,再不过问世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