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页

深谙厚黑学的周老板准备给他们来个釜底抽薪,用通州这个案例给全国各地敲响警钟。

让千机营协助大理寺和刑部对请辞的官员们进行查处。

如果身家清白干净,便放人请辞;如果有污迹在身,牢饭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仅如此,他还下令中书省起草诏令,要求通州所有有功名在身的人员严格执行新政税收。

如果拒绝缴纳田赋,像秀才举人这些,日后想参加科考,就需把田赋补齐才有资格,若不然连科考的资格都没有。

此举歹毒至极。

大部分读书人一辈子就盼着能通过科举入仕,现在把田赋挂钩,谁都没有勇气为着田赋断了自己的前程。

不仅如此,以前致仕的官员也被田赋捆绑。

如果拒缴田赋,那朝廷每年下放的养老俸禄就甭想拿了,并且还会被扣上阻拦新政执行的罪名问罪。

若是再倒霉一点,直接查你祖宗十八代,把以前官场上的那些破事挖出来,只怕连晚年都没法安享。

一系列诏令发布下去,彻底堵死了通州官绅们的退路。

同时也让满朝文武看到了天子决心推进新政税改的铁血手腕。

那十二名请辞的县令成为了税改的献祭者,妥妥的冤大头。

其中有不少人陷入了牢狱之灾,因为朝廷查了下来。

先前拒绝缴纳田赋的官绅们亦是彻底怂了。

他们抱团抵抗沈睿等人,本以为能绊住上头的天子,哪晓得狗皇帝不讲武德,说掀饭碗就掀饭碗,一点情面都不讲的。

沣水县的百姓们听说县太爷被查处,官绅乖乖上交田赋,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