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议毕,众臣纷纷退了出去,一群臣子没能忍住的就今天的事讨论讨论,“陛下到底何意?”
“无立太子之心而已。”有人立刻回了一句,旁边又有人补上一句问,“可那泰永长公主为何也是一副不同意陛下立太子的意思?”
“不过是一个长公主而已,再得陛下宠爱也只是长公主。或许是摸透了陛下的心思。”像他们都得弄清楚刘彻的心思,更何况刘挽。
“陛下好不容易才得了一位皇子。先前如此的欢喜,为何却不肯立之为太子?难道”说来说去还是想窥探刘彻的心思,弄清楚刘彻为何不肯立太子。
然而这件事是他们想弄清楚就能弄清楚的。
“君心难测,往后还是不要再提立太子一事吧。”眼下的情况看来,绝对不能再提立太子,刘彻已经借刘挽的口说出了自己的不满,再有人不当回事的再提他不想听的事儿,莫要怪刘彻手下无情。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提及立太子一事。
卫家的人得知朝臣倡议立太子的事,偏偏却是刘挽开口将事情搅黄了,有人进宫和卫子夫提起此事,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在指责刘挽没个当姐姐的样。不出面帮着刘据成为太子也就算了,既然也不让别人帮刘据成为太子。
卫子夫自然是把人骂了一顿,立不立太子,决定权从始至终都在刘彻的手上,刘彻如果想立,哪里是刘挽说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比起他们来,刘挽必然更懂得刘彻的心思,尤其是刘挽说的那些关于催立太子是不是盼着刘彻死的话,让卫子夫终于意识到为何刘彻不点头立太子。
哪怕是作为一个正常人都不喜欢有人盼着他死。更何况刘彻是皇帝。
刚刚得了儿子的刘彻是高兴是喜悦的,但是如果这个儿子的出现,却成为别人盼着他死的存在,刘彻心中的喜悦将会随之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