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举子,让两位权臣争夺,其品行如何,本官不知,只在笔下,此番会试,本官只不偏不倚,恰如谭大人所言,谭大人又何必焦躁?”
谭越书:“……”
得,拿自己的话堵自己的嘴,只希望这徐解元此番能争气一些……可是,谭越书想起那平平无奇的第三考的策问题目,整个人一下子蔫吧了。
陈大人,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这是要以一题,定输赢啊!
谭越书自问自己没有陈庭齐的魄力,可事已至此,他也只有舍命陪君子了。
陈庭齐将手中吃了半盏的茶水放下,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看向虚空,满是深沉。
奸臣当道,宗室专权,他陈庭齐受先帝遗泽,坐上这尚书之位,浑浑噩噩多年。
而今,圣上已经长成,他愿以一己之身,为圣上选出第一批赤诚饱学之士,以慰先帝之灵。
望,此番有文人志士,可供圣上驱驰,清扫朝堂,稳定民心,则朝政清明之日可望,九死,不悔!
陈庭齐的想法,谭越书一时无法想到,直到翌日那最后一场考试开始,徐韶华看着自己手中的答卷,不由得勾了勾唇:
“会试一场,一题定乾坤,谁说这位陈尚书性子温吞了?只怕都是传言。”
话虽如此,但徐韶华还是认真的将这三道策问一字一句的看了过去。
这三道策问放水十分严重,其中两道乃是永齐二年和永齐三年的会试考题,可圣上继位至今也才有四场会试。
如此接近的时间,这样的考题无异于送分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