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的课堂,学成之后还包分配……进赢今歌的工坊!

可以说,能够进入华安公主的工坊里面当工人,就相当于在六七十年代进入工厂当上工人那么光荣。

工资比一般的官老爷们请的长工要高,福利待遇又好,还时常有人来视察监督。

能够进入学堂的名额,除了工人家庭有一个名额外,其他都是靠招收勤奋聪慧的孩子。

怎么分辨?养猪场外还有人专门朗诵阅读《母猪的产后护理指南》有些人能过目不忘,有些人能勤能补拙。

当然,如果能够复制出公子彻放在县城里的脱粒机,脱壳机以及后来华安公主又派人送来的耧车,水车……等工具,也能够直接成为华安公主学堂的学生。

请来的老师,自然也是墨家和农家的弟子,在学字方面,并非专注哪家学说的弟子,不过恰巧请到了儒家和道家的学生。

想要拼搏向上的人,赢今歌给他们提供了一条道,学子不局限于男女,因为赢今歌说了,我的工坊招收男工人和女工人。

比如现在要编织的羊毛衫,就很适合女子工作,必须给我学!

事实上,学字只是刚开始,没有给予她们一开始就有资格竞争的机会,将来怎么比得过寒窗苦读数十年的人?

布局下去后,成果是后面慢慢见效的,有位伟大的领袖说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赢今歌对自己的布局很有信心,全面扫盲这么大的阵仗,她搞不出来,只能够局部折腾。

除了内史郡的三五个县城外,又准备折腾南阳郡和三川郡,以及现在刚开始进入市场不久的北地郡和陇西郡。

开设学堂没问题,这钱有的是,关键是能不能招收到优秀合适的老师。

就比如后世,那些拼命捐赠贫苦山区的开建学校,没用,他们缺的不只是学校,还有老师。

有些山区,一整个乡镇就那么三五名老师,教六个年级;甚至一个学校只有一个老师,教六个年级,能学到什么?

负责教书育人的老师很重要,要有师德,传教授业解惑也!

不过,已经安排他们帮忙招人了,招老师,还让一些工匠去当老师,他们也被迫算是墨家弟子,不是吗?

有些贫苦但笨拙的学子,不适合走学习知识这一条路,那总能有条道儿!

比如到时候来我的工坊,将来工业板块解锁后,指不定还需要更多的工匠。

至于当老师的工匠会不会选择藏着掖着?除基础工资外,按绩效发放,学成的学子能够直接进入她的工坊,制作耧车和水车。

对于这一点,的确有些工匠担心‘教坏徒弟饿死师傅’,这吃饭的拿手活儿,怎么能够随便教人呢?

可惜诶,公主给得太多,让有一些工匠蠢蠢欲动!

耧车与水车的工坊,在南阳郡和北地郡都建了有,不是什么秘密武器,造福大众的东西,别人能学会了更好!

这一系列的安排下来,黔首们的这个冬季,过得还算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