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瑜说得对,她没见过,沿途名山大川,风土人情,特色吃食,她什么都没见过。

“这次带你见见,”贾瑜笑了一声,江上开阔,笑声从船尾飘到船头,“路过的每个地方都让你见一见。”

“赖家兄长那边,”

黛玉迟疑开口,这次毕竟是上任为主,总不好耽误了时间。

“他算你什么兄长,”贾瑜歪过头,“不用想那些,行程刚在前头合计过,富余得很,而且行船靠岸都要补给,咱们只是见见世面,哪里用得了很长时间,你只管跟着我就行。”

不用想不用管,自己只要跟着贾瑜就行。

他哪里都比不过父亲,不过那又有什么所谓,他从来都不用比。

黛玉微微低头掩下神情,低声道:

“好。”

作者有话要说:

第53章

贾瑜要领黛玉出去转转,赖尚荣欣然同意。

作为即将上任的地方官,能不费力气讨好当地省级官员亲眷,还不用担任何风险,这样的好事,打灯笼都难找,怎么能错过?

为了配合贾瑜,赖尚荣重新定了行程。

原本计划中,停靠岸打点故交回礼,补给新鲜菜蔬瓜果只用半天,考虑到时间匆忙,黛玉可能意犹未尽,特意加长了两个时辰。

十二月份上任,正常脚程十一月上旬能到金陵,沿途耽误七八天也不过是十一月中旬,时间充裕,中途宽松些不是大事。

对于赖尚荣好意,黛玉托贾瑜转达了谢意,兴奋半天后便开始找出沿途县志研究起来。

幸亏她考虑到旅程漫长,书带的齐全。

万里路万卷书,前者重要后者也不能少。

通过和黛玉一起下船溜达,贾瑜更加深刻领会这二者之间的联系。

贾瑜这条线来回两次,中途只要有空儿就会下船转转,然而即便如此,和黛玉走在一起,无知没世面的反而是自己。

从通州到天津,从沧州到衡水,德州,聊城,泰安,一路南下,贾瑜只知码头周边新鲜事情,再不行就问当地百姓。

反观黛玉,因为提前翻过当地县志和其他本子,不仅对当地民风民俗,特色建筑信手拈来,下了船还能和围上来卖东西的大娘婶子说几件当地趣事。

若不是各地口音不同,别人都能把黛玉这过客当做远行的归人。

明明自己夸下海口领黛玉见世面,一路下来竟是成了黛玉做向导,领着自己实际体验。

贾瑜看着坐在自己对面,兴致勃勃对店小二点当地特色菜的黛玉,嘴角不自觉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