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能理解贾瑜的日渐沉默,贾瑜自然也能理解黛玉的疲倦不甘。
在黛玉说了赵成宣之事后,贾瑜也问了黛玉想要的生活,黛玉没有说谎,认真说了自己离经叛道的想法,如黛玉预计那般,贾瑜认真听后赞同了黛玉的想法。
荣国府不是他们要待一辈子的地方,贾瑜不需要黛玉为摇摇欲坠的贾家殚精竭虑,更不想让黛玉变成被条条框框束缚的奶奶。
元春有孕延缓了贾家的衰败,光等着贾家像甄家一样被抄,谁知道要等多久,谁又知道中间会有多少变化。
换句话说,就是被抄了,只要贾家长辈有一个活着,黛玉嫁给他的可能也比让他入赘的可能性大。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贾瑜收了心思,喝了几口茶,将半块儿身子趴在桌上。
“想知道咱们将来会去哪里,你说说。”
贾瑜有事,还是不能对她说的事。
黛玉压下心底担忧,轻声道:“好。”
作者有话要说:
第69章
离开贾家前夜的贾瑜很奇怪,话很多很密也很杂,有些像很久以前的贾瑜。
因为甄家之事,贾瑜似乎一瞬间从一个不稳重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大人。
除了和黛玉两个人相处时,很少再有人能将他和以前的刺头联系在一起了。
就是贾母等一众觉得他没长进,也认为金陵之行没有白去,至少性子稳了许多,说话依旧不好听,但至少比以往少了许多了。
然而那晚贾瑜很奇怪,怪就怪在他又成了以前的贾瑜。
絮絮叨叨一直说到了半夜,从香菱说到王信,从王信说到探春,从探春又说到宝钗,到最后几乎将二人共同认识的人全都说了一遍,说到晴雯时二人还讨论了一番。
晴雯跟了贾瑜很多年,不说情分多少,至少是个有牵扯的人。
没有人过去触贾瑜霉头,晴雯过得很安逸,渐渐养成了一副张狂样子。二人曾私下调侃过晴雯不像能安生过日子的,要多少为她打算一些。
如何安置晴雯黛玉早有计划。
年初黛玉托贾芸在扬州开了一家绣坊,晴雯有手艺也能管住人,过两年等绣坊步入正轨,叫晴雯过去做个掌柜正合适。
黛玉将对晴雯的安排说了后,贾瑜十分赞同,顺手从怀里取出了晴雯的卖身契交予黛玉,让她直接将晴雯带走安排。
这事儿合理又不合理,合理的是贾瑜早就说过,晴雯的安排由黛玉规划,把晴雯卖身契交给黛玉是迟早的事,不合理之处拿出的时候有些古怪。
哪有人会随身带着丫鬟的卖身契,除非他提前就想好了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