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见纨绔子弟们不敢随意草芥人命, 去衙门伸冤也容易许多,自然胆子比寻常大些。尤其柳郎中是新帝宠臣, 常往来于皇庄与皇宫, 从不在城内纵马, 风评极好,他们更是打心底觉得亲近。
柳安见到了大来书斋, 利落的翻身下马后一挥手道:“先把第一辆车的书抬到柜台边儿上。”
“是。”
书斋的掌柜是从刘记商行中调过来的,他笑着迎上来道:“柳大人,可是书都送来了?”
“不,后面还有第二批。”柳安笑着虚扶一把, “可都洒扫干净了?”
“小子们一早起来弄了好几遍, 湿的地方也都扇干了,就等着你们过来了。”掌柜的说着便招呼衙役们往里面搬东西, 柳安抬脚进去亲自查验。
书金贵的很, 也不能在潮湿的地方放,若是他松懈了一点半点, 指不定又要麻烦印刷坊了。这还是小事,玄泽这样重视书斋, 若让他知道书斋刚开门便不顺, 心里想必也不痛快。
他大致看过一遍, 见都是干燥的心下满意, 却未曾直言。只佯装要看书斋对各色书籍的分区, 对身边的掌柜道:“这样是宽敞,只是太大了,一时也让人找不到。你去命人打几个木牌,经史子集等都一一归类钉在柜子侧边上。”
掌柜应下,转身便吩咐活计去木匠铺用上号的木材打十几个木牌来。这些书要依着经史子集分,每一项下面又要细分,恐怕十几个木牌才够。
柳安又指着迎门的的大书柜,“四书五经以及前人今人的注解按着先后收进这个柜子,不与其他经书混杂。”
毕竟往来书斋的大多都是身负功名的读书人,自然更想看四书五经。柳安便将其设在最显眼的位置,也省得他们四处搜寻。他也是自求功名的阶段过来的,很清楚他们的想法。
除却真正爱书之人,多是为了求取功名而读的,旁的书放在他们眼前只怕和没有一样。
掌柜乃是皇帝手下的人,也知皇帝将此事交予柳安,便依言命活计去单打一块儿四书五经的牌子。
外面的百姓都围在书斋门口看热闹,挤挤攘攘的却也不肯离去。他们大多连斗大的字也不认得,心中却很是仰慕读书人,这书斋又是皇帝办的,他们寻思着离书近些也能沾点儿龙气文气。
“嘿,你别说,这么几大车的书,也不知道要卖到啥子时候。”
他身旁另一人翻了个白眼,嘲道:“那可是圣人经手的东西,我瞧见上面还盖着印呢。卖不出去?恐怕一上书架子就要被抢光了。”
“咱们泥腿子就别想了,走走走喝酒去。”
“这你可就不地道了,我可知道你家都起大房子,你媳妇儿都在外头打听私塾了。”
“诶,这不是在外头赚了点儿钱吗。她在那国公府的贾琏的作坊里干了快半年,回来就非得送狗剩上私塾。上啥私塾啊,要我说攒点钱再买地娶媳妇才是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