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

众人秘密商议了几天, 最终还是决定联名上书。毕竟等朝廷派人过来, 难免两眼一抹黑, 双方还要磨合好一阵子才能行事。但夏同知原就陪着亡夫理政, 也算是知根知底有经验, 总比外人过来好。

因此,建州到达赵钰手上的折子就从一封变成了两封。

第一封是说明建州疑似出现人瘟,请求朝廷支援。第二封则是建州望族、乡绅等联名请求封同知夏贞为知州。

在这样的年代,出现人瘟的解决办法也简单。将疑似患病的百姓圈到一处,朝廷拨药拨粮、派遣医者入内治疗。若有得治,病好之后自然就将人放出来。可若是没得治,他们能做的也只有在人死后将其烧成飞灰。

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天下百姓万万人,染病的活不了,其他人总也要活下来的。就连龙子凤孙一个照看不住照样夭折,便可见医术高明的大夫有多难寻了。

朝会上,诸多臣子对赵钰拨粮拨药的举措并不反对。见赵钰已然派出太医院的数十位太医,又在民间发放召集令后也都放下心。

这些原都是在大朝会上讨论过的,天寒地冻,死的人又这样多,有疫症实属正常。况且建州的瘟疫再怎么也传不到京城来,他们自然不忧心。

这天下又不是他们的,他们也不是地方官,哪怕今朝换了皇帝,新皇帝也要接着用他们这些老臣。

反倒是第二件事惹得百官议论纷纷,两拨人在金殿上险些吵起来。

一派主张以民意为主,他们虽说对女子在外为官的事颇为看不惯,但既然百姓相求,可见这夏贞自有她的好处。况且建州刚刚雪灾,知州吴明逝世,谁都不想被派去接受这个烫手山芋。

这会儿要灾后重建可不容易,建州没个三五年恢复不过来。可官员三年一任,真在建州蹉跎三年,定然是半点成绩也无的。

不管出于何意,他们到底是认同夏贞的。

而另一派则极为顽固,在当初赵钰先斩后奏任夏贞为同知时就恨不得夏贞立时死了干净。偏偏这些人又多年高,一时间还真奈何不了他们。

赵钰有些无趣的瞥了一眼,裴远眼尖的注意到,不免悄悄动了动。后头吵得厉害的大臣们也都接到暗示,声音渐渐缓和下来。

赵钰此刻却恍惚有些明白为何帝王要学习权衡之处,培养自己的喉舌说他想说的话。毕竟他身为帝王,若真如下面那些吵到面红耳赤的臣子一般,哪里还有半点做皇帝的威仪。

他见两拨人渐渐停下,随意点了苏化彦出言。

“诸位卿家吵得这般厉害,朕看苏爱卿并未出言,不知有何高见?”

苏化彦一个武夫,虽也被逼着长了几个心眼,却半点学不会文官文绉绉的模样。他粗声粗气道:“启禀陛下,选知州自然是要做当地的父母官,建州百姓既然希望夏同知升迁,不如便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