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正是她时不时找他“聊天”的原因。

张良张子房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谋士。既然是有名的谋士,就讲究“良禽择木而栖”,于是他后来在大秦灭亡后去帮了刘邦。

汉朝的伟大瑰丽毋庸置疑,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国家。但是有一点,汉朝的所有章程法律法规几乎全都是照搬秦朝所定。

纵然秦二世荒唐暴虐,但是秦始皇纵横睥睨,胸怀大志,根本没有后世说的那么暴虐,只是严格执法而已。难道他不该是众多谋士中最理想的主公吗?

而刘邦几乎同始皇同岁,他的那些谋士既然能辅佐他,自然也能辅佐始皇帝,可为何大家都舍了始皇,投向了一个四十岁前只是一个亭长的刘邦?

这就是当年苏叶学习秦汉历史的时候,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

那么多的谋士,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就不用说了。此外还有众多谋士官员,比如陈平、张苍、曹参、灌婴等。仿佛厉害的谋士一股脑全投到了刘邦麾下,让他想不赢都难。

萧何、曹参都是刘邦的好友,自然是要支持自己人的。其余那些人,都是后来才归在刘邦麾下,帮他建立了大汉朝。

刘邦虽然平民出身,游手好闲,但是他情商高、讲义气、接地气是他的长处。

老爹情商低,很霸道,不被人亲近也是事实。(咳咳咳……)

苏叶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应该是有两点。

第一,始皇老爹出身贵族,纵然八岁前生活在市井,了解百姓疾苦,但是六国统一后,他毕竟已经脱离群众很久。

加之秦国的官员任命制度多需要贵族和大臣们的推荐,故而很多底层的有才之士报效无门。说白了就是阶级固化。

第二就是有人故意打压这些出身底层的有才之士。贵族大臣们诸如李斯,其实心眼很小,又怎么会真心向老爹举荐这些也有才能的人。

证据就是李斯把持朝政那么多年来,朝中文官根本就没人的的才华压过他去。泱泱大秦,是真的没有人的才华高过他吗?自然不是,而是那些有才华的人根本上不来。

所以想通这一点后,苏叶才会开办学堂,就是为了让大家报国有门,而不是让朝廷只成为某人的一言堂。

至于张良。其他人或许是为了投效有门,为自己和子孙后代争一个前程。但是张良身为一个韩国贵族,一直战斗在抗秦的最前线,除了报灭国之恨,她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个理由。

所以,秦朝统一六国后,对始皇老爹的刺杀不断,就是因为六国贵族的灭国只恨。张良自然是归在这一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