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以前在丈夫们出外征战时只能在家中担惊受怕的贵族夫人们,纷纷积极主动地担起内务,保障了大秦内部生产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
而在这些贵妇人的带头作用下,民间的女子们也纷纷走向社会。或求学,或打工,或行商,在家中的地位也节节攀升。
于是去年苏叶已经向父王请命,让受过大学堂教育的女子们,通过考核担任部分女官的职务。不仅仅是宫中的女官,更是辐射到了各个郡县。先从咸阳开始,再有序的推广下去。
在奏折中,苏叶陈述……只要解放了女子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大秦的人口就等于翻了一倍,劳动力也会同时翻番。
每年大秦子民消耗一样的米粮,却能多出来一半的劳力,就等于是增加了一半的财富,这个数字长久以往是非常可怕的!
苏叶的奏章中列举了详细的数据,无论是谁看过之后,都被深深震撼到了。
于是始皇大大立即签署了同意,先从女学中这些最有能力和见识的人中变起。
就这样,在这种新政策的驱动下,不但咸阳城的女子理工大学堂,甚至这几年中推广到各地的女学学堂,报名者趋之若鹜,险些被踏破了门槛。
也是因为如此,随着时间推进,大王再让苏叶接手处理各种政事,在楚夫人的眼中也没那么奇怪了。就连她自己不是也要处理一大堆的事,不管男子女子,自然是有能力者居之了。
但是,习惯了不代表不担心不揣测……
中秋之日趁着大王不在,只有她们母子几个在的时候,楚夫人小心问道:“叶儿,如今你已经快十八岁了,是不是婚事也该谈一谈了。”
“阿母,前几日你不是还在良医会上做了宣讲,让女子十八岁以后再成亲吗?我才十七,还早吧!”
楚夫人立即被噎了一下。良医会的刘太医的确说过,女子天癸刚至,肾气不全,不宜成亲生子。否则伤身还是小事,很容易因为身量未全,在生产的时候一尸两命。
楚夫人当然知道女子的艰难,也很认同。她成亲的时候虽然刚刚十六岁,但是生下苏叶和扶苏的时候都二十多岁了。所以深知年纪越小,生产越容易出事。
好几个她小时一起玩耍的姐妹,都是早早生产后出了事。为此,她才会答应做这种宣讲。
但是十八岁成亲生子不代表十八岁才开始议亲呀,于是她又劝道:“总可以将亲事早早议起来的吧。我觉得蒙小将军就不错,不如……”
“阿母,身为大秦公主,总要以身作则吧!”苏叶笑眯眯地道,“您刚进行了宣讲,就给我议亲,其他夫人怎么想?这件事情等再过几年再说吧!”
笑话,现代的时候,自己这个年纪高中还没毕业呢。最起码也得二十岁以后再考虑这件事情吧。
看来阿母还是太闲了,得再给她找几个会长当当,不然的话又该将主意打到她身上来了。她现在忙得很,很多事情都要推进,真的顾不上谈恋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