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同时他是一个压抑到极致的人,一边难过的彻夜难眠,一边若无其事的处理国事。
春天,秦国开始闹旱灾,不过甘罗早在旱情开始前半个月,就上报了这件事情。当旱灾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早有应对之举。到了三月份的时候,渠水引进干旱地,旱情延缓得以解决。嬴政大力褒奖了甘罗一番,在他现有的职位上,加了一长串头衔。
甘罗精通历史,他知道每个节点发生的大事情,但是怀瑾有时候想追问,他从来不说大事,只是说些不痛不痒的小事。
怀瑾有抱怨,甘罗就跟她解释:“我怕你知道某些节点要发生的事情,会想要去做些改变,但是对抗历史通常不会有好下场,你就好好待着吧。你要报仇,赵国迟早会被拿下,你知道这一点,不然你也不会来秦国。”
怀瑾只是不置可否。
旱情过后,甘罗回雍城述职,嬴政开始致力于他扫六合的伟大事业,召集他的心腹开会的时候,她便极力倡议先攻打赵国,并罗列了一大堆理由。
王翦等人嘴巴没有她厉害,说不过她;蒙武那边因为她上次帮了蒙毅,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对,但也没有支持;唯一提出异议的就是尉缭,他没有全然反对,只是列举了兵败的种种风险。
怀瑾和尉缭有些僵持,但怀瑾也只是点到为止,说了先攻打赵国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并非意气用事。最后散会时,嬴政只是先让蒙武那边赶紧屯粮练兵,至于先攻打哪里,他还需要再考虑。
散会之后,尉缭问她:“没有生气吧?”
“老尉你也太小看我了,我并没有觉得你在针对我,你不过是说了你自己看法。”怀瑾道,尉缭说的确实也是实话,她想了又想,对他说:“你所说的风险我非常承认,但是我依然主张出兵。只要有五成胜算,就值得冒险。畏手畏脚,得拖到何年?”
尉缭摇摇头,不赞同:“若兵败,秦国恐怕会休养更久。”
观念不同,怀瑾心想,两人默契的没有再争论这个话题,而是说起了今天晚上要不要一起吃饭。
但是尉缭是知道怀瑾的,她会想方设法让嬴政出兵,没有人能说服她。
春日的某一天,嬴政正在上朝,看守椒房殿的士兵突然来报,伺候王后的那名宫女一直在里面敲门,说王后要死了。
此次朝会是以贵族官员为主,怀瑾并未参与,只是坐在偏殿帮阿大处理文书,所以她是最先知道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怀瑾立即嘱咐阿大:等陛下回来了即刻上报。
然后她火速叫了宫里的医师,赶往椒房殿。
椒房殿外围了很多看热闹的宫人,说是椒房殿里面叫的惨烈,全都涌过来观望了。怀瑾到的时候,吕夫人和郑夫人也正好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