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奢侈的淘米水,却让明赫每回在沐浴之时,都要哀嚎一声“洗不干净”,冲完后全身还是黏糊糊的。
他当然想在商城兑换洗漱用品,但这些基础日用品,早被先前的穿越者抢购一空了。
排队预订?不好意思,已经排到一百多年后了。买制作方子?可日用刚需畅销品的方子,也预订到几十年后了总归,这商城有时就主打一个要啥没啥!
小家伙感叹一番后,只能自我安慰地哼着跑调的“我爱用淘米水洗澡,洗完我的皮肤好好”,拿着绢布给自己搓搓搓。
这时,系统兴奋的声音传来,“宿主宿主,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刚刷到制作藻豆和牙刷的题了!”
第76章
明赫闻言自是大喜, 再也顾不上继续洗澡了,忙踩上木台阶欢呼道,“太好了!我们统统真是大秦最给力的后勤及时雨啊!”
自从月初, 他长出第十二颗乳牙后,便摩拳擦掌想当一个每日认真刷牙的好宝宝——他曾在小说上看到,古人是用杨柳枝刷牙的, 正好能趁机体验一下!
哪知等他主动早早爬起来, 与扶苏一道盥洗时,才发现这时期根本没有刷牙的概念:如扶苏这般的王族子弟,也不过是用放了盐的清水漱口, 再用淘米水蘸绢布洗一把脸。
明赫这才迷迷糊糊地询问系统,说好的古代有杨柳枝蘸盐刷牙呢?
系统很快就给他解了惑——杨柳枝确实是有的, 但要等到玄奘从印度回来后,才渐渐在晚唐时期兴起。(1)
华夏最早的护牙意识大约源自周朝, 因为在周礼中有“鸡鸣初, 咸漱口”的规定, 贵族每日晨起后, 皆要以盐水漱口。
后来, 随着茶叶和药材的普及,到南北朝时期逐渐以茶水来漱口, 或以中指来蘸盐或蘸药粉洁齿,称之为“揩齿法”。
而玄奘前往印度求佛经之时, 看到当地僧人用一种叫“啮齿木”的嫩枝和根须清洁牙齿, 待他回到长安后, 发现大唐并无此木种, 便取来相对柔软的杨柳枝,将其两端嚼成扫帚状, 华夏才有了最早的“牙刷”,晚唐也出现了“晨嚼齿木”的刷牙风俗。
当然,虽然杨柳枝的创意是从印度佛教得到的,但在经济高度繁荣的北宋时期,善于举一反三的华夏人,已经率先发明出真正意义上的牙刷——以竹、木、骨、玉为手柄,以猪鬃为刷毛,非常地接近现代牙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