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本地理书,讲了大清之外的许多国家。”康熙道:“这回的神书对大清的外交、贸易都很有帮助。”
太皇太后便说让胤礽把书拿来。
康熙派人去乾清宫传话,太皇太后就叹着气跟康熙道:“不是哀家不相信你,实在是这次有些蹊跷。”
康熙道:“孙儿知道,保成之前是犯了点儿小错, 不过兄弟之间有点小摩擦很正常, 只是当着那么多侍卫的面, 这事儿自然就被放大了。孙儿也以教训过保成, 他身边的奴才也全换了。”
康熙对这事儿的态度可没嘴上说的这么云淡风轻,胤礽身边那几个溜须拍马仗势欺人的奴才全被处死了,新安排的奴才都是康熙亲自选过的, 如今胤礽的一言一行, 都会汇报给康熙。
此外,康熙还找来胤礽的师父们谈话,让他们别只给太子讲四书五经, 多讲讲历史上的贤明太子。结果这一讨论康熙才发现, 历史上几位明君的太子下场都不大好,尤其父亲活得长的, 太子当久了,多少都会出现问题,什么扶苏啊,刘据啊,李承乾啊……
好不容易有个父慈子孝的朱元璋、朱标,朱标还英年早逝了。
康熙简直都有点后悔自己那么早立太子了,但当时也是迫不得已,他急需拉拢汉族文臣。立太子也是为了朝局稳定。
“保成这孩子本性是好的,就是缺少历练。”太皇太后道:“加上从小他身边的人总是给他讲些朝堂斗争、帝王权术之类的东西……正好索额图不在,你该趁这段日子好好给他讲讲道理。”
康熙颔首,“孙儿明白。”其实道理一直没少讲,但保成听进去的似乎不多。
他忍不住跟皇玛嬷抱怨,“孩子多了养起来真不容易。”
太皇太后瞥他:“所以你就不想要孩子了?”从八格格出生后,宫里就没有好消息了,老人家习惯了每年多一两个重孙的日子,就觉得这两年不大对。
康熙忙摇头,“没有的事儿,只是最近太忙了。”
祖孙俩正说着话,胤礽带着神书来了,他对这本在自己生辰降下的神书爱不释手,感觉比那《国富论》还有用。
太皇太后见这回的神书也是独特的纸张和字体,才彻底相信了康熙的话。
她又对胤礽道:“佛祖赐书也是在提醒你,你是大清的太子,说话行事不能任性而为。”
胤礽恭谨应是,知道老祖宗是在说之前自己当街动手的事情,他都已经给弟弟们赔过礼了,这件事什么时候才能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