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今年十六,十八岁大婚正合适,那今年也该把婚事定下来了。至于李佳氏,到时候和石氏一同入宫即可。
谁能想到这个胤礽,竟然巴巴的就去主动地去找李佳氏了。
虽说只是送了一盏花灯,康熙还是不大高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这个当阿玛的还没点头呢,这小子怎么敢自己去献殷勤。
再说他也不看看他是什么身份,当今太子,未来皇帝,这成何体统?
康熙没有训斥胤礽,毕竟他应该不知道这事儿。但他心下不痛快,就把胤祺叫来说话。
“话本里有没有写雍正的皇后是谁?”
胤祺:“……没,没看到。”他见康熙拧着眉头,就好奇问:“怎么了汗阿玛?您是在给二哥选太子妃吗?”
这题他会啊,他看的第一个话本就是《咸鱼太子妃》,对二哥的妻妾还是比较了解的。
康熙点了点头,没和胤祺说他二哥干的蠢事,只是道:“你二哥的婚事也该定下来了,他都十六岁了,朕十六岁的时候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就是大部分都早夭了。
胤祺就凑过去,“您现在有哪些人选啊,跟我说说呗。我回去找找有没有相关的话本。”
康熙瞥他,“你不是说找不到你二哥在位时的话本吗?这真是奇怪了。”他现在合理怀疑是自家保成在位时间太短,没什么写的,但你要说他毫无建树,《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里又专门讲了他设立的军机处,连《我的前半生》里,溥仪都写过康熙和雍正的两段圣训。
康熙看了雍正的那段圣训,还挺满意。胤礽能说出那样的话,证明他不是个糊涂的皇帝。
“您先说说,毕竟有些话本的主角栏里只写女主名呢。”胤祺只能撒谎了,反正系统在他脑子里,他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康熙就跟他说了自己中意的三个人选,“朕觉得石文炳的长女相貌品行最好。石家地位够高,但石文炳这人知道进退。”朝中比石家门第更好的人家当然有,但家里人太多,康熙很担心外戚掌权之类的事情发生,毕竟胤礽那孩子耳根子软。
胤祺心说果然是石文炳的女儿,在话本里,太子确实和太子妃感情不错。但原本历史上好像不是特别恩爱,在大婚之前,二哥就先有侧福晋了,那位侧福晋还生了俩儿子,其中一个叫弘晳的,颇受康熙喜爱。
胤祺之所以对这段内容印象深刻,是因为他看男主角是乾隆的话本时,里面提到了弘晳逆案,大概是乾隆觉得弘晳有谋逆之心,把他圈禁了,这案子里还牵扯到了自己的儿子弘升。
胤祺第一次看的时候还不太信,自己的儿子怎么能这么糊涂呢。只当作者乱写的。但看两三个话本都这么说,胤祺就把这事儿给记住了。好不容易有关于自己的内容,可不得记住吗?
不过他现在还是个小孩儿,哪怕知道儿子后来不听话也没办法,只能跟四哥一样嫌弃几句。
思绪回到太子妃的事儿上,胤祺也不太清楚二哥的侧福晋为什么比太子妃早进宫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