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哪一个不是让人震撼的?

现在不少的百姓,逐渐的开始往外城挪动。

相比内城,外城的空间更大。

而一些不重要的工厂,也因为需要扩建,纷纷搬到了外城。

这样需要上班的百姓们,自然是要一起跟着走的。

不然上班会麻烦很多,不是谁都坐的起马车的。

除非是工厂安排的,但相比每天上下班的接送,当然是外城建造宿舍楼更方便。

以前还是两层的小楼,现在直接建起了三层的,至于为啥不建四层五层呢。

很简单,四不好听咩。

而且住在四五层的房子里,没有自来水,那会非常的不方便。

以目前的手段来说,还是非常的不便的。

马小良觉得,最起码也得建起个蒸汽机,然后再打造一个自来水厂,这样才能让桃源县的人都用上自来水。

这么一来,他需要的人才,也就更多了。

当年他就是培养人才,开办的学校。

一晃眼五年过去了,确实是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

光是那医科,就有好几百人,不光有男子,同样还有女子。

女子一般来说,学习的时候都会选择妇科多一点。

倒不是歧视,主要是妇科需求量大,有需求就有学习!

而且相比其他的学科,妇科是更加新鲜的领域。

在这时代里,少有妇女会找大夫看妇科疾病。

所以几百个大夫里,有那么几十人,努力的学习钻研。

主要是她们自己也是女子,有些什么状况,也好研究。

马小良光是给桃源县就开办了十几所,大大小小的医馆。

大的医馆是给与可以做手术用的,里面的光线设计,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诊所呢,就只有一两个大夫,轮流坐诊。

只要凭借工厂的工作证明,看大夫抓药就只需要一半的银子。

可以说是非常的划算,也让百姓不那么惧怕看病。

有点头疼脑热的,百姓就会主动上医馆。

并且马小良他大师兄研究出来,可以搓出来的药丸。

吃药就不需要像以前那么的艰难,也不用漫长的等待了。

毕竟抓完的药,炖煮后,还要稍微放一下才能喝。

反正马小良这辈子都不想再喝药了!

绝不!

“阿焕,你要去建康?”马小良见到阿焕,听说他是来告别的,不禁惊讶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