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马小良写信回去,表示要与司马焕定亲。
还有圣旨赐婚,这结亲的事,也不是说结就结的。
还得等两人回家,走一下定亲的流程。
这并非是结婚,所以流程相对还是会简单一些。
马家也很头疼,他们没嫁过儿子啊。
就是这成婚用的礼服,都麻烦的很,总不能按照女娃的来做吧?
就算马家答应,王允薇也不答应,她好好的儿子要出嫁,还穿女装?绝无可能!
她家崽崽出成婚,必须穿最好的衣裳,并且不能女气。
至于什么时候成婚,马小良并不着急,他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
司马焕也随马小良,只要确定了他的地位,就已经开心了。
哼哼,让那祝英台出来晃悠。
对于那个祝英台,司马焕还是觉得挺膈应的。
因为他知道,当初是马小良亲自去祝家庄接的祝英台去的万松书院。
在万松书院的一些学子里面,也能排的上前十的。
毕竟他们这个年岁,士族门阀里面会来万松书院读书的,并不算多。
钱塘的万松书院,并非全国最好的书院。
如今最好的书院是长安城的,当初马小良愿意砸钱,加上印刷技术的提高。
长安城有着全国相对比较齐全的藏书,拥有大晋第一藏书阁的美誉。
有些大儒不为名不为利,但那些孤本藏书,他们是一定爱的。
所以长安城吸引了不少的大儒过去,有这样的大儒云集,还怕书院名气上不去?
当然那长安书院,也不是谁都能进的。
事实上,这书院的定位,相当与进阶的大学。
起名太学!
这里面学科繁多,并非只为了当官,当然了,学的好的,一样可以当官。
马小良与司马焕顺利从书院毕业,他邀请了一众的同窗,到他庄子上吃散伙饭。
好歹也是做了三年的同学,虽然大家来往的不算多。
像那钱波开始还总找马小良的麻烦,倒也没多少的坏心思,当然了,这货是纯粹的看谁都瞧不起。
邀请书院里的同窗吃饭,唯一方便的,大概就是不需要出交通工具。
谁家都是有马的,就算没有马,也有驴。
到了庄子上,一众的同窗都傻了,这繁华的小镇,只是个庄子?
“这里跟我去过的桃源县好像啊。”有人忍不住发出感慨。
“怎么可能,那可是桃源。”钱波下意识的反驳。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桃源县就是马家建的啊。”祝英台在其中,因为已经毕业了,她到也没藏着掖着。
“马文才是马家人?”众人这才吃惊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