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婆婆信以为真,此后每天盼住新房。
如今新房矗在眼前,总算给老婆婆一个交代。
这里是比着客馆的条件造的。而且地理位置比客馆更优越。后头是山,前面是水,坐拥开阔水泊盛景,是个依山傍水的湖景房。出门就是码头,自带停船位,交通极其方便,方便阮晓露汇总南来北往的各处物流信息。
离水寨半里地,东西两侧各有岗哨,安保过硬。既闹中取静,又可以享受水寨的诸多生活配套。
卧室的砌墙砖瓦,用的是蒋敬办公室剩下的隔音材料,确保老婆婆每夜睡得安稳,万一有人发酒疯满山乱窜,或是野兽成群乱吠,都吵不到她。
几个小喽啰合力,把那吴学究墨宝、“梁山物流”的旧招牌,挂到新院门的左侧。
新院门右侧,立了个新招牌,圣手书生萧让挥毫,上书“梁山公益”。
阮晓露验收新房,喜滋滋地端详这俩新招牌。回身一看,杜迁带领巡山三队,喊着寨规口号,整齐划一地朝自己跑来。
“江湖通告刚传下去,响应的人不多,孙二娘酒店只接到一单老乡任务。”杜迁喘匀了气,向她汇报,“东溪村有个泼皮,平日无业,专喜跟踪村里的姑娘媳妇,搞得村子里人心惶惶,妇女不敢单独出门。告了几次官,但他只是尾随,并未做什么侵犯之举,也没理由治罪。官府的孔目节级也拿他没办法,每次只能训诫了事,嘱咐那告官的百姓,哪天他真的害了人,再来扭送,肯定处理。
久而久之,成了滚刀肉。那泼皮也是机灵,抑或得到高人指点,只在律法的边缘来回游荡。那人自己又不知在哪儿学了点功夫,动辄上拳头,寻常人也不敢和他理论。后来衙门也懒得管了,任他整日游荡。
近来村里王员外的孙女又被他尾随,从茅厕出来,兜头一张垂涎的脸,吓得她终日啼哭,不敢出门。王员外说,他以前识得咱们晁天王,知道是个古道热肠的好汉。如果梁山好汉能帮他解决这个泼皮,给他家孙小姐出气,顺便造福村里,他愿以纹银三十两相谢。”
说得挺清楚。按照阮晓露制定的模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