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是王上嫌居住在咸阳内的外客太多,有了驱逐之意。”老阿婆年纪虽大,但耳聪目明,出去买一趟菜的工夫,就能收获一箩筐八卦。

“怎、怎么会呢,大王不是一贯广纳贤才,不分国界吗?”楚萸不解地看着阿婆皱纹纵横的脸,“甚至还曾打开城门,欢迎韩赵魏等国的耕民入秦,并免一年的徭役——”

她的话音戛然而止,心里蓦地涌上一阵羞耻。

原来如此。

秦王此举,旨在驱逐在秦国白吃白喝、没啥用途的异国废人,他想留的,只有那些有才学或者能以劳动为大秦添砖加瓦的外客。

像楚萸这种累赘,要么缴税,要么走人。

这个猜测在当天下午就被验证了。

廷尉府的官员按照名单上门收税,楚萸忍着慌乱询问收税的缘由,答案正如她所想。

更令她五雷轰顶的是,她不仅需要交现在的,还要补上前两年的,加起来一共300石!

在秦国,50石粟米就可以满足五口之家一年的口粮,县长等普通官员一年的俸禄才150石。

300石,这是要她的命呢——

秀荷急得都哭了,郑冀和田青这会儿不在家,楚萸使劲掐掌心,竭力让自己保持镇静。

“如果……如果我们交不上,怎么办?”她咬着嘴唇,颤声问道。

“交不上的话,要么马上走人,要么去服苦役。”方额头的官员就事论事地答,“女人舂米,男人修渠。”

听见这个,秀荷彻底崩溃了,呜呜地抽泣了起来,楚萸看着心疼,连忙追问道:“我们现在交不上,可否……容我几天时间?我想办法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