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页

一方说,不能奉迎,一旦奉迎了,曹公兖州牧位置本就不稳,到时候是听皇帝的还是听曹公的?人心不稳乃是大忌。

唯独荀攸,一副老神在在,没说奉迎,也没说不奉迎。

吵到最后,两方气喘吁吁的坐在筵席上,抱着水碗灌水。

曹操这才将目光落在荀攸的身上,这个谋士自从来了曹营后一直都是阿婉在用,自从跟随他后面来徐州,他就好似隐形人一般隐藏在荀彧的身后,从不说话,可此刻,他的姿态反而十分奇怪。

他此刻倒是有些想要看看,此人到底有何才能,居然让阿婉千方百计都要从长安地牢中将他救出来。

他点了荀攸的名字:“公达。”

荀攸坐直了身子,抽出手行礼:“主公。”

“对于此事,你可有何见解?”

荀攸抬头望了一眼曹操,才幽幽的说道:“主公与其问我,倒不如问问诸葛小公子,他之前与我说的一番见解,我听着倒觉得有些道理。”

“哦?”曹操又将目光转到了荀攸身侧的诸葛亮身上:“阿亮,你且说来听听看。”

诸葛亮望了荀攸一眼,见荀攸又耷拉下了眼睑,一脸‘我什么都不知’的模样,不由得心底微微叹息,师父对他的评价果然没错。

“喏。”诸葛亮低头应了一声。

这才起步走到两方中央的空地,他身后还背着那把要人性命的‘吾道不孤’琴中剑。

谁能想到这个小小的身子,居然会有那么好的身手呢?

“主公,陶公既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就说明他曾经是有这个想法的,我说的可对?”

“确实,他去岁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等十一人共朱儁为太师,欲奉迎天子。”曹操点点头,此话乃是陶谦亲口所说,诸葛亮当时也应该听见了。

“那证明陶公早就做好了奉迎天子的准备了,无论是行宫还是一应事物都该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