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王开口说道:“太子,你这么问不太合适,人有三急,必然都有偶尔离开的时候,莫非有人可以一整天待在一间屋子里?”
无音大师并不傻,而且比大多数人活的都通透,太子的威胁和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换做是贪生怕死,怕得罪下一任帝王的人,也许说会顺着太子的意思。可是无音大师并不是那种审时度势为自己之人,他说:“贫僧可以确定,公主并未离开过佛光寺。”
太子却不接受这个说辞:“荒谬!公主必定中途离开过,而大师没有注意,否则太子妃这一身的伤是哪来的?臻儿一向贤淑孝顺,难道会平白无故的污蔑公主?还请父皇明察!”
皇上一直静静听着他们的争执,并没有发表个人意见。
无音大师对看起来很虚弱,像是受不住这些盘问而垂下头的太子妃说:“太子妃请听贫僧一言,执念太深,会作茧自缚。恶由自己做,又由己污,己不作恶,自得清净。”
李隆基怒了:“你敢污蔑太子妃,不怕触怒本太子?”
无音大师说:“生本无偿,何来惊惧。一念之正,百邪隐退;一念之差,万劫俱来。”他前一句话说自己,后一句话确实在对着太子妃说。
太子妃对上他的目光,似乎有已经被看透的错觉。
无音大师在武皇在位的时候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得道高僧,还常常被请进宫宣讲佛法。当今皇上甚至明知道他喜欢云游四海,仍然让他主持佛光寺。
所以无音大师的人品是十分可信的,如果公主当时不在场,老和尚绝对不会帮太平撒这种谎。这点皇上还是绝对相信的。
那么究竟谁是谁非,已经不言自明。皇上意味深长的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本就心虚,更不敢和他对视。
太子还想说什么,皇上打断他:“三郎!不要再为难大师了!”
事实已经很明显,无音大师说太平公主一整天没有出过佛光寺。太子妃就说太平公主曾经在回心院亲自对她拳打脚踢。大师那边站着太平公主呢,两人的信誉叠加在一起。皇上明显还是很相信无音大师的说辞。
皇上问道:“臻儿,你身上的这些伤究竟是怎么来的?”
太平说:“本宫也很想知道,本宫只打了太子妃一巴掌,为何她的脸上会有数个巴掌印?还有额头上的伤,还有浑身上下的青紫……刚刚到底是哪位太医为太子妃诊治的?皇兄不如像上次一样,召太医院的所有太医来给太子妃会诊一次。”
皇上正要点头,太子已经匆匆拒绝,“不劳姑姑费心,臻儿只是皮外伤而已,伤口已经处理,不必劳师动众。”
太平公主对王臻说:“你是当朝太子妃,未来的国母,太医给你会诊治病,怎么能算得上劳师动众,应该是他们的荣幸才对。还有太子妃你不必心虚,本宫记得今早相遇的时候太子妃的气势可是一往无前。不过,那些严重又莫须有的指控却让本宫耿耿于怀。我思来想去,太子妃似乎是把太子在朝政上遭遇的困难都怪罪到本宫头上,以为是本宫指使,还是以为本宫故意给太子使绊子?且不提这些国家大事涉及到的复杂方面你能不能弄得明白,单单是目无尊长,口不择言这一点,就足够本宫出手教训,只是一个轻轻的巴掌,让你冷静冷静而已,这不过分吧?谁能想到,天还没黑,太子妃就能弄得自己一身是伤,全都赖在本宫头上,本宫经历这么多朝,未见过这等奇事,还真是大开眼界。”
一听太平公主说要会诊,太子妃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想到上次的会诊是证明了她不能再生育,她就对太医会诊有了阴影。更何况这一次这所谓的‘一身伤’也是刻意安排出来的,若真的要太医来会诊,岂不是马上就穿帮!太平公主接下来的话夹枪带棒,让她难以招架。太子妃只能做出一副本就受足了惊吓和虐待,之后又不堪重负的样子。
太子连忙一副爱妻的好丈夫形象:“姑姑你快别说了,没看到臻儿已经十分虚弱了吗?”
皇上说:“还是即可招太医来会诊。”
太子忧心地说:“父皇,太子妃身为女子,受的都是皮外伤,怎么能让那么多太医诊治,之前也是让医女帮忙看的。”
太平走上前说:“如果太子和太子妃对太医这么抵触,不如让本宫先看看,本宫也略通医理。”
他们没人听说太平公主还精通医理,毕竟每日争权夺利就够耗费她心神的了,哪里会浪费时间去学医术,以为她这么说只不过是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