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她才深切地后悔,不该受到蛊惑背叛公主。她没想到跟在公主身边多年,她的背叛公主连问都没问原因,好像她是个无关紧要的人一样。事实上,对公主来讲,她的确也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走了她一个,会有无数个忠心的奴才前赴后继,要顶上她的位置。
而她曾经的那个位置,除了在公主面前,的确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她现在才想起来,自从公主把她放在宫外之后就已经对她疏远了,枉她还在公主府作威作福,耍家令的威风,却原来早就被公主放弃,恐怕在她的忠心动摇的瞬间就已经被公主察觉。
就算是十分艰难,秦淮自然还是选择自己去领死这条路,虽然她心中一万个不想死,却知道两相比较,这绝对是明智的选择,至少可以死个痛快!
却没想到太平对等候在一旁的侍卫说:“凌迟之刑,叫上千秋殿以及公主府所有人去观刑。”公主府是建有私牢和刑室的。
秦淮已经腿一软晕了过去,太平却想着不能浪费机会,虽然她自认千秋殿上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却不影响她适当的立立威,给众人紧一紧,那样下面的人才不会懈怠。
第219章 公主心计19
太平让人把用华丽的镂空金框裱好的一幅画作挂在千秋殿最显眼的位置, 其它画风不一致的装饰全部撤下来。那画中是一对栖息在树枝上的鹡鸰鸟,初看时会觉得这幅画有点普通,仔细一看上面的落款, 原来这幅画非常的不普通, 竟然是当今皇上少年时的画作。
当然, 在整个皇宫够资格被请到千秋殿来的人也屈指可数,所以除了殿中的奴才, 并没有人注意遇到过这幅画。
直到有一次皇上来殿中探望太平,不经意间看到了那副鹡鸰图, 惊讶地走到挂着画的墙边:“这幅画皇妹你竟然还留着?”
这幅画什么时候挂在这里的,他之前没有注意到,也忘了是不是一直都在。不过那么多年了,太平竟然还保留着这幅画,让他着实意外。
太平说:“这是皇兄你送给皇妹的礼物, 我怎么会不留着呢,日后等我老了,还会当做传家之宝流传下去。”
皇上乍一眼看到自己少年时的画作,十分感慨,听到她还要传给子孙后世也很高兴。皇上吟道:“鹡鸰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求叹。”
这是出自诗经里面的句子,李旦看着这幅画念着上面的诗,甚至也能想起当日做小皇子时的心情,“当年我不小心打碎了武皇最喜爱的花瓶,因为自知一向不得武皇欢心, 再打碎了花瓶,后果一定不堪设想, 所以我又急又吓,很怕武皇将追究下来。”
太平笑着说:“其实从现在回想从前,会觉得那时的想法有些可笑。皇兄觉得自己不受母亲宠爱,可是只不过是打碎一个花瓶而已,在母亲心中一个花瓶又怎么会比得上亲生骨肉重要。”
皇上说道:“你说的没错,不过对当时的朕来讲,那的确是天大的事。太平你比朕还要小那么多,竟然仗着受宠替朕顶罪,主动站出来说花瓶是你打碎的,结果还是被母亲罚跪了一天,跪至双膝受创。”
太平说:“皇兄从小对我就好,我怎么能眼看着你为一时失手深受苦恼。”
皇上眼神中充满回忆,“朕感激于你,所以画了一幅鹡鸰图送给你,寓意往后岁月相伴相持,不离不弃。”
太平说道:“寻常雀鸟只会大难临头各自飞,唯有鹡鸰身为水鸟,却见同类落在地面都会飞回,奋身相救。皇兄与我一向兄妹情深,多年未变,虽然我们都各自经历了很多磨难,到了如今,还能够有皇兄相互扶持,不猜不忌,太平已经十分感激上苍。”
到这个时候,皇上也意识到太平是他亲情的牵绊,而且太平对他这位唯一的兄长一直赋予真心,若说这天下和朝堂有谁是义无反顾支持他的,那唯有太平莫属。
就算皇上几个儿子都未必能做到这种程度,所以即便是现在,太平与他选定的未来继承人有了隔阂矛盾,皇上也根本无法下定决心把太平送走。
太平公主是个毫无疑问的保皇党,有皇上在一日,太平就会享有这份镇国太平公主的尊荣,而只要有太平在,也会一直支持李旦,他们兄妹两个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皇上之所以有这番觉悟,还因为最近朝堂上发生的一些事。
太子知道已经在皇上那里挂了号,力图好好表现在朝政上掌握主动权,办一些漂亮事,好能让皇上另眼相看,所以最近有些急躁。而支持太子的多是年轻人,也是革新派,有时提出的政治主张与皇上保守的性格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