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等到胤礽成人之时,康熙却已迈入中年。

在逐渐老去的不甘中,康熙再面对年富力强的太子,会越来越忌惮,父子之间这份无可避免的矛盾,一旦爆发开,便是无可挽回。

胤礽想要将父子相和的时间拉长,却无力改变时间的流速,他能做的,只有让自己没有那么好。

首先便是在读书这个问题上,他打算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既然病弱这条路走不通,那愚笨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没看到康熙虽然对常宁满嘴嫌弃,但却也是真心疼爱,甭管常宁做了多少荒唐事儿,康熙也从未苛责过吗?

小小的胤礽在诸般观察之后下定决心——

既然做不成隆禧那般的病弱美男子,做个像常宁那般虽愚蠢但着实肆意的人也不错。

当然,胤礽也不会故意装作什么都不行连累到旁人,他就想当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凡事达到及格线即可,少一分丢人,多一分浪费。

可是他虽然想得很美,但却有人对他期望甚高。

比如索额图。

自从赫舍里皇后过世后,康熙对于赫舍里一脉多有照拂。

十四年册立太子之时,康熙给赫舍里皇后的阿玛噶布喇封了一等公,本想着重用一下这位岳父,但噶布喇却是个懒怠性子,领着领侍卫内大臣的缺,却整日闷在家里不出门,连日常的交际都几乎没有。

所以整个赫舍里氏依旧还是靠着索额图来支撑。